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山時評

為廢舊手機找好“歸宿”(人民時評)

寇江澤
2022年04月26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解決廢舊手機回收利用問題,需要綜合治理。政府部門、手機廠商、個人用戶等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舊手機都去哪兒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更新換代不斷加快,越來越多廢舊手機被淘汰下來。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手機社會保有量達到18.56億部,廢舊手機產生量和閑置量也逐年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閑置總量累計將達到60億部。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收利用廢舊手機,值得深入探討。

廢舊手機其實有“兩副面孔”。一方面,廢舊手機可以稱得上是寶貴的資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銀等貴金屬成分含量豐富,品位遠高於同質量的金、銀礦石,再利用潛力巨大。被回收的廢舊手機,主要有3種去向:上市時間短、功能完好的手機經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場﹔有一定損壞的,可用零部件被拆解再利用﹔完全無法使用的,還可以用於提煉原材料。一旦廢舊手機拆解大規模產業化成為現實,電子產品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將加快形成,極大助力我國低碳化、綠色化發展進程。

另一方面,若處置不當,廢舊手機便會成為巨大的污染源,鉛、鎘等重金屬可能會進入土壤和地下水,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比如,一塊手機電池所含的鎘能污染6萬升水,相當於3200桶標准桶裝水。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廢舊手機資源回收利用率僅4%左右,每年新增閑置手機進入正規回收領域的不足30%。大量閑置的廢舊手機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去向無從監測,不僅會產生巨大的資源浪費,還會埋下環境污染風險隱患。

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快速發展,各大手機廠商推出以舊換新和回收服務,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大規模開展廢舊手機回收業務,加快了行業發展。盡管如此,我國廢舊手機整體資源化利用率依然偏低。廢舊手機回收難,難就難在信息安全沒保障,智能手機綁定了大量個人信息,在沒有針對性的監管環境下,信息安全存在隱憂﹔難在回收價格不合理,我國缺少針對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配套法律法規,《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雖然將手機納入其中,但具體補貼細則遲遲未出台,正規企業難以給出有競爭力的回收價格。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人對廢舊手機的態度是“寧願閑置也不賣”。

解決廢舊手機回收利用問題,需要綜合治理。政府部門、手機廠商、個人用戶等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從政策層面看,應完善法律法規,明確財政補貼政策,穩定回收企業的市場預期﹔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積極推動手機廠商設定回收率目標,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回收合作﹔將廢舊手機個人信息列入信息保護整體范疇,提高個人信息泄露違法成本、切實保護用戶隱私。從執行層面看,必須建設規范有序的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的便利程度﹔加強對下游處理企業的監管,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在此基礎上,還應加強環保宣傳,提升公眾的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意識,推動個人用戶積極參與回收。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印發《關於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實施廢舊手機等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行業規范管理。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廢舊物資回收處理體系,為廢舊手機找好“歸宿”,就能為美麗中國建設助力添彩。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6日 第 05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