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衛體

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教練張先明: 30多年來,一條路,一個球,一直走

2022年01月17日10:48 | 來源:貴陽網
小字號

30多年來,她奔赴在羽毛球的道路上,不僅讓自己踏上了全國的賽場,更將球員送上了奧運的領獎台﹔

21年來,她將俱樂部作為訓練基地,為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運動員筑起了一個“家“﹔

21年來,她盡心盡責進行指導,累計帶領100余名殘疾人羽毛球運動員體驗了體育的快樂﹔

……

她叫張先明,是貴陽市雲岩區市政工程管理所的員工,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的教練。

因為熱愛 在一條路上走了30多年

初見張先明,中分的短發讓她看起來干練而挺拔,與其交談,總微微笑著,有著溫暖平和的力量。談及接觸羽毛球這項體育運動的緣由,她直言:“從小就喜歡。”

時間回到1986年,在貴州省都勻市讀小學的張先明得知都勻市體育局要選拔羽毛球運動員,本身對羽毛球就很感興趣的她便主動提出要報名參加,其父母也支持她的選擇。“雖然訓練的時間不多,但是我從未間斷過訓練。”憑借著刻苦的訓練和出色的表現,1988年,張先明入選到貴州省體育工作大隊,走上了專業的羽毛球運動員之路。

作為運動員,張先明曾榮獲全國青年錦標賽女單冠軍,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團體第四,第八屆全國運動會團體第三的好成績。然而,因傷她無法再參與大運動量的訓練,運動員之路也於1999年選擇退役而畫上了句號。

熱愛不會因為退役而褪色。緣於初心,退役后的張先明沒有放下羽毛球這項事業。2001年,貴州省殘聯需組織殘疾人羽毛球隊員參賽,急需一名教練員,在指導教練的推薦下,張先明再次憑借自身過硬的本領,擔任了教練員,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球隊也應運而生,張先明再次踏上了羽毛球之旅。

事情卻非一帆風順!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張先明直言,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是貴州省針對殘疾人在羽毛球項目建立起來的第一支球隊,她也就成了該項目的第一個的教練。為貴州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進一步推動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是球隊的責任,也是張先明的一個新命題。

新角色,新領域,剛接觸隊員張先明就犯了難。“最初,球隊隻有兩名隊員,都是聽力有障礙的運動員。”如何溝通?怎麼教?這個大難就擺在她面前。

命題既出,必全力以赴。張先明意識到要訓練有素,就要與隊員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於是從自身入手,自學手語。並在未實現暢順溝通前,用信箋紙寫下訓練計劃、要點、技術要領等,“一天下來,最少都要用掉五、六張信箋紙。”張先明說。而如今,在賽場上,張先明卻成為了那個不用書寫板,隻需要一個手勢,就能讓運動員明白其意圖的教練。

“刻苦訓練,有夢想、有榮譽感,並為夢想進行奮斗,是一個運動員所必需的,而作為教練,不僅要教會運動員技巧,更要讓她們學習做事做人,應該是多面的、全面的,遇到問題能解決並能給予運動員以啟發的,才是好教練。”對於身份的轉變,張先明直言道。

至今,因為熱愛,44歲的她在羽毛球這項體育事業上已經走了30多年!

堅守21年 為殘疾人羽毛球運動員筑起了一個“家“

“楊秋霞很刻苦,身體素質也很好,從不會偷懶。”

“程和芳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致左下肢肢體殘疾,在長期訓練中,跟腱、膝蓋、手肘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痛,但她每天都堅持訓練。”

談起球隊的運動員,張先明總能說出每一位運動員的特點和身上因訓練而受的傷痛。生活中,她始終將每一位運動員記在心裡,放在心上,還會給隊員進行熱敷等物理理療。而在訓練上,她更能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訓練方案,給運動員做示范、分析動作,進行專業球技指導、糾正訓練中出現的問題。

工作盡職盡責,在她的帶領下,“殘缺”的孩子在體育中找到了自信,更收獲了 “家”的溫暖。

1999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退役后的張先明與丈夫建立了“貴陽市陽光先明羽毛球俱樂部”,並在2001年接任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球隊教練后,將俱樂部場地當作球隊訓練基地,免費為運動員們提供訓練。還開創了健全青少年與殘疾人運動員共同訓練的“全納教育”新模式。

“健全的青少年和殘疾的青少年融合在一塊訓練,大家相互激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健全青少年能夠學習殘疾青少年的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精神﹔殘疾運動員也能更好的融入學習,增強自信。”張先明說。

在貴陽,殘疾人羽毛球訓練設施條件並不突出、起步也較晚,初期,球隊也曾因場地費、伙食費的壓力而一度陷入困難。“最困難的時候也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隻要不餓飯,隊伍就不會解散。”談及原因,張先明長吁說到,“訓練一旦停止,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身體機能就會有影響,后面再繼續也彌補不了。而且孩子們都是農村的,我不能讓他們體會了體育的快樂后又斷掉他們的快樂,那太殘忍了。”

付出終有回報,堅持必有回響。在張先明與丈夫的堅持下和各單位部的支持下,球隊不斷向好。如今,張先明已經指導過100余名殘疾人運動員,而在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這個大家庭裡,運動員也由最初的2人增至了16人,有聽障運動員,肢殘運動員。

21年間,作為教練,張先明成就亮眼——

2015年,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球隊運動員榮獲第九屆全國殘運會(成都)6金3銀3銅﹔2016年,在北京榮獲亞洲殘疾人羽毛球錦標賽獲三金一銀﹔2021年9月,在日本東京第十六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獲二金一銀﹔2021年10月,在西安第十一屆殘運會獲五金四銀五銅……

站上最高領獎台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她就是榜樣。”說到張先明,貴陽市政工程管理所所長劉躍龍篤定地說,張先明干事很有韌性,充滿正能量和榮譽感,在單位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她帶領運動員走上了奧運的領獎台,干的是為貴州、國家培養人才,為國爭光的事情,我們都很支持。”

然而站上最高領獎台並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對於貴州省殘疾人羽毛球隊未來發展,張先明有著更多的期盼和實踐。

“回望這一路,感慨很多,讓貴州更多的殘疾孩子在體育中收獲快樂、自信,是我們一直不變的初衷﹔現在,讓更多殘疾人運動員站上奧運會的領獎台,是我們的目標。”

培育更全面的教練員就是球隊和張先明預想的第一步。“要發展,僅僅靠一個人是不行的,要聚合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隻有隊伍強大起來,才能持續進步。”張先明說,球隊正在積極培育相應項目的教練,同時對於即將要退役的運動員,也會積極吸納進入教練隊伍,充實球隊。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於青年……”張先明一直在做的就是這樣的好事。說到自身,她淡然地說:“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在這條路上,我只是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出來,沒有什麼難的,會一直走下去……”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周芸)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