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羅甸:立足優勢推動旅游產業大提質
“羅甸縣有‘貴州最佳避寒地’之稱,冬季來羅甸游玩的游客很多,我們正在不斷完善景區各方面的設施,希望給游客帶來滿意的旅游體驗,讓他們下次還想來。”貴州羅甸縣上隆寓農山谷風景區負責人黃中文說。
近年來,羅甸縣圍繞打造國內知名暖冬旅游目的地及貴州大健康養生基地的目標定位,以實施旅游產業“四大行動”為抓手,突出做好暖冬康養、休閑野釣、夜游湖城“三篇文章”,持續打造“陽光羅甸 康養湖城”,全力推動旅游產業大提質。
抓實培育行動 提升市場化水平
為了全面提升旅游產業市場化水平,羅甸縣通過實施旅游市場主體培育行動,成功申報了紅水河省級體育旅游城市示范基地,麻懷、寓農山谷被評為2A級旅游景區,新培育徐嘉匯酒店、玉湖惠農食品等6家規模以上涉旅企業,全縣規模(限額)以上企業達到49家。

羅甸縣上隆寓農山谷旅游景區。人民網 陳晶晶攝
“讓市場唱主角,著力把陽光Sunny、運動Sport、甜蜜Sweet、慢生活Slowlife‘4S’運營團隊做得更強。”羅甸縣委書記梁玉林說,羅甸縣按照‘抓大、扶小、育新’的思路,通過不斷發展壯大旅游市場主體、完善旅游項目招商更多的優強企業、推動國有企業實體化轉型發展、積極招引專業旅游公司和運營團隊、用好個轉企企轉規等惠企政策,助推旅游市場快速發展。

羅甸縣大小井景區。人民網 陳晶晶攝
此外,羅甸縣還持續推進“三權分置”改革,將國有旅游景區(紅水河)經營權交給專業企業運營,圍繞債務轉化、優質資產重組、閑置資產盤活、實現實體化運營等方面實施景區及涉旅國有平台公司“三權分置”改革,建立權責分明、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
羅甸縣還聚焦酒店、民宿、旅行社、旅游出行、旅游商品制造、旅游新業態等領域,大力引進優強旅游企業1家。採取統一管理、分類指導方式,2022年力爭新增培育規上(限上)旅游企業3家。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服務質量
“完善提升紅水河景區一期提質工程,成功申報省級生態體育公園。”羅甸縣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建成或改造完成五橋二路、雲裡公路、板逢公路、羅甸至紅水河公路等多條旅游公路,不斷拉進快旅慢游模式。
截至目前,羅甸縣已建成4座A級旅游廁所並投入使用,完善50余塊景區景點標識標牌,並投入約1.2億元建成玉湖公園及王乃山半山公園旅游基礎設施配套,按照縣城有載體,鄉村有格局的模式,探索農旅融合發展,圍繞火龍果、臍橙、百香果、哈密瓜、蜂糖李、茶等建成農旅觀光園近10個,不斷滿足貴陽及周邊縣市農旅體驗業態。
“來這邊可以體驗摘果子的樂趣,路標也清楚,不會迷路。”來自貴陽的游客張先生說。羅甸縣在景區周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僅建成重要旅游集鎮和旅游景區污水處理系統,解決景區景點、旅游村寨臟亂差的問題﹔而且強化旅游人才隊伍培育,提升旅游行業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羅甸縣的服務舉措還不止於此,通過持續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多彩貴州痛客行”等活動,羅甸縣嚴厲查處不合理低價游、誘導購物等欺客宰客行為,積極維護羅甸良好的旅游市場秩序。
豐富旅游業態 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羅甸不斷推動 “旅游+”“+旅游”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火龍果、臍橙、蜜柚、蜂糖李等優質康果資源優勢,建成了寓農山谷、木引天純農旅,謀劃開展陽光羅甸·瓜果香甜暖冬採摘之旅活動。“冬天來這裡散散心挺不錯的,天氣不冷。去摘摘果子,到果樹下撿雞蛋,很開心。”在上隆寓農山谷休閑旅游的吳女士說。
“對於冬季較潮濕寒冷的貴州來說,冬季溫度舒適的羅甸是貴州的旅游‘避寒勝地’,還是冬季體育運動訓練的最佳地,每年吸引來省內外大量游客養心垂釣、養老度假。”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羅甸縣還依托大水面優勢,突出水上運動、戶外探險、休閑垂釣等資源優勢,打造了紅水河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推動體旅融合事業不斷發展。
此外,羅甸縣圍繞地質科考、勞模精神、民族文化、長壽文化等元素,打造了麻懷研學等文旅融合康養基地。全力推進藝術文化中心、千島湖康養小鎮(藍城)、水上樂園、玉湖酒店、中醫康養中心、時代廣場文旅消費街區等項目建設,促進產城景融合發展。同時,依托現有景區及鄉村旅游點,通過開展技能培訓,開發旅游公益性崗位、旅游商品銷售、農業園區務工就業、土地流轉等,增加就業崗位1200余個,帶動7000余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幫助貧困群眾吃上旅游飯,賺到旅游錢。
走出生態路,吃上旅游飯。羅甸縣立足暖冬氣候、發展大旅游等優勢,系統化發展“醫、養、健、管、游、食”大健康產業,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打好“氣候牌”、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致力於打造暖冬康養、宜居宜游的旅游首選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