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5+1治”
來觀山湖區長沖村看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2月16日,筆者來到觀山湖區朱昌鎮長沖村,看這裡的村民如何將分類好的垃圾兌換成代金券,用小小代金券匯聚“大文明”。
“1個廢舊燈泡兌一張1元代金券、10節廢電池兌一張2元代金券、100斤紙殼兌一張6元代金券……”在朱昌鎮垃圾驛站(長沖村)兌換點,村民們將各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送去垃圾驛站,兌換成有價值的代金券。
村民提著家中的廢舊紙殼到垃圾驛站兌換點兌換代金券。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剛剛我用100斤紙殼,不僅賣了60元,還兌換了6元的代金券,家裡正好沒鹽了,先換一包鹽,剩下的可以再換些其他生活用品。”在長沖村垃圾驛站指定兌換超市內,村民向順友一邊兌換物品,一邊向筆者說道:“之前家裡的瓶瓶罐罐、紙箱子找不到地方丟,現在有了這個垃圾驛站,家中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都可以拿到這裡換成代金券,不僅保護環境,還能換取生活必需品,一舉兩得。”
工作人員稱量、登記信息。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悉,長沖村兌換點是朱昌鎮垃圾驛站的首個試點,該試點推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兌換代金券管理制,村民可將分類好的垃圾在每周三10:00至15:00帶到指定回收點進行回收。可回收物回收公司按市場價格回收,該村則根據可回收物價值發放一定面額代金券給予補貼(補貼標准為回收金額10%)﹔有害垃圾按照《朱昌鎮“垃圾驛站”兌換明細表》向村民發放代金券,村民持相應面額代金券,到指定超市購買兌換等價生活用品,以此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前期,我們分組入戶向村民普及農村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並征集村民意見,設置‘垃圾驛站’,通過代金券獎勵的方式,讓村民主動參與到環境衛生治理和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中來,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節約了資源,還能補貼家用。”長沖村垃圾分類志願者王華秀說道。
工作人員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如今長沖村村民垃圾分類的意識正逐漸提高,“紙類、塑料、金屬、玻璃是可回收物,廢電池、廢燈泡、農藥瓶是有害垃圾。”村民姜光秀說,通過宣傳、獎勵,大家從“不會分”“不願分”,到如今的“清楚分”“主動分”,有效改善了鄉村環境,提升了村容村貌。(丁偉鑫、吳林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