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西部大開發 黔中龍頭闖新路

——寫在貴陽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一)

2021年12月09日09:11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回望西部大開發,貴陽有份亮麗的成績單——

“十三五”時期,貴陽全市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11.65億元,經濟年均增長9%,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8.9%,新經濟、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提高到24%、46%。

回望西部變化,貴陽的蝶變有目共睹——

交通基礎設施日新月異,高鐵、高速、國省干線、軌道交通、航空港等組成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生態底色越發亮麗,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圖景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奮力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作為黔中龍頭,貴陽底氣十足、充滿信心。

推動對外開放

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開放的空間決定了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平決定了發展的水平。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的貴陽,生動地詮釋了持續擴大開放能夠帶來強勁發展動力。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對外貿易穩居全省首位,全市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同比分別壓縮41.66%、41.69%,無紙化退(免)稅申報企業及申報稅額佔比分別為91.03%、79.23%,出口信用保險政府保單項下覆蓋率100%,企業利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准版申報進出口業務率達100%(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2.4%)。

謀時而動,順勢而為。一組簡單的數據,折射的卻是貴陽近年來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等,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的生動縮影。

現在的貴陽,開放通道不斷完善。

中歐班列從貴陽市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駛出,標志著貴州開行整列直發中歐班列實現“零突破”﹔貴陽港開陽港區北上長江順利首航,標志著貴陽貴安通江達海的橋頭堡已初步建立,黔中地區的水運門戶已經打開﹔16小時直達香港的貴港直通車全面運行,填補了貴州跨境24小時直通物流項目的空白……

現在的貴陽,開放平台不斷提升。

從航空口岸到鐵路通道,從公路通道到水路通道,貴陽口岸通道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以高新區、經開區、綜保區、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為載體的“四輪驅動”逐步發力,“四區協同”優化產業布局,開放平台建設加速推進,發展的底氣越來越足。

現在的貴陽,國際化“朋友圈”越來越大。

“十三五”時期,貴陽的國際友城和友好交往城市達到17個,與19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外資企業增加到432個,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06.8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8.25億美元。

大道如虹天地寬。

全力打造開放高地,致力於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立體開放體系的同時,貴陽繪制全球招商地圖,一批又一批符合發展需要的高端制造、數字經濟、大健康等項目相繼落地,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十三五”期間,貴陽累計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75個,引進產業項目4583個,到位資金5124億元、年均增長15.2%。

不拒眾流,方成江海。位於中國西部的貴陽,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放的舞台將更大、發展的機會將更多。

加快融合發展

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連日來,位於貴安新區湖潮鄉境內的貴陽市域快鐵西南環線湖潮雙線特大橋上,工人們正利用“天窗點”施工時間,緊鑼密鼓推進防護柵欄增高、跨路上方攔砟網安設、橋墩防撞設施安裝等“安全補強”工作,以確保開通后動車的運營安全。

貴陽市域快鐵西南環線預計今年年底前全線開通運營,建成后會將貴陽主城各區及貴安新區進行無縫連接,大大提高貴陽交通運行速度,加速貴陽貴安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觀潭大道建設加快推進,“20分鐘進貴安,30分鐘看風景”正在慢慢實現﹔著力推進“六網會戰”、軌道交通S1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

目前,貴陽市和貴安新區互聯互通道路建設如火如荼,兩地向“半小時交通圈”邁進了一大步。

“隨著互聯互通的交通路網持續完善,貴陽貴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將帶動以貴陽貴安為核心的黔中城市群發展。”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貴州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方琴說。

融合,是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一年多前,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吹響貴陽貴安融合發展號角,各具優勢的兩地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一年多來,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城市發展空間拓展,從產業提質升級到民生福祉改善,貴陽貴安同心同力作答融合發展時代命題,一體共興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正在形成,按下了融合發展的“加速鍵”。

融出了貴陽貴安對外開放新活力。

強化貴陽市和貴安新區以航空港經濟區為核心的東部產業新區兩翼聯動,推動貴陽改貌口岸與貴安湖潮鐵路國際貨運口岸聯動發展,積極爭創國家一類口岸,不斷夯實對外開放基礎。

貴陽市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至9月,貴陽市前三大業務執行來源地是中國香港、越南、美國﹔承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離岸外包執行額佔貴陽市離岸外包執行額的36%。

融出了貴陽貴安產業升級新空間。

貴陽貴安兩地積極開展合作招商、產業共建。世界500強華彬來了,恆力來了,中糧可口可樂來了,500余家蘇商入黔搶抓發展新機遇。

今年1至10月,貴陽貴安新引進產業項目1061個、合同投資額2708.21億元,新引進到位資金1503.6億元,工業項目到位資金751.18億元,引進優強企業293個。

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這是貴陽“破題”闖新路的關鍵,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新起點,新作為。站在“強省會”的新起點上,貴陽貴安迎來“資源富地”向“產業高地”加速轉型、“消費潛力”向“市場活力”加速釋放、“交通樞紐”向“要素磁場”加速躍升的新機遇。乘著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東風,貴陽貴安將開啟融合發展新征程,在區域發展后勁十足的“西部方陣”中,牢記囑托勇擔當,逐浪前行展作為。

做強實體經濟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實體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根基。地處西南的省會城市貴陽,近年來以“強實體”為著力點,重點聚焦發展中高端制造,推出一系列政策,打造了適合智能制造發展的產業體系、服務體系、人才體系和政策體系,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全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縱深推進“千企引進”“千企改造”“萬企融合”,逐漸豐富了貴陽市工業體系,基本形成以煙草制品、裝備制造、磷煤化工、特色食品、醫藥制造、鋁及鋁加工、橡膠及塑料制品、電力生產及供應等產業為重點的產業格局。

產業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高新區、經開區積極用好“飛地模式”,白雲鋁產業資源向清鎮轉移,清鎮市初步完成鋁產業基地規劃,烏當區進一步深化大健康產業布局,雙龍航空港經濟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初步成型,數博大道沿線新興產業加速謀劃布局。

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雲服務、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與工業融合項目不斷增多,涌現出一批具備產業引領效應的企業和項目,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制造案例應用呈現出多業態並進局面。

我們欣喜地看到,貴陽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土:一個個商圈逐漸成熟,一個個老舊商業街區提質升級﹔文旅結合,全域旅游迎來井噴式增長﹔產業基礎能力不斷提升,城市向心力明顯增強……

工業強則省會強,工業興則省會興。

面向“十四五”,立足新發展階段,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提質增效,貴陽緊緊圍繞“四新”“四化”,大力實施“強省會”行動,不斷強化土地、政策、資金、用能、人力等資源要素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和服務保障。今年1至9月,新增標准廠房213萬平方米,累計為44戶中小微企業提供轉貸應急資金近4億元。截至9月,貴陽市通過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平台申報省新型工業化基金項目近70個。

措施實、干勁足,企業充滿發展信心。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是貴州省屬重點企業,2011年入駐白雲區鋁及鋁加工基地,年產15萬噸鋁板帶,產品遠銷印尼、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十四五’期間,公司准備投入3億至5億元,通過補鏈、延鏈、強鏈,把超薄鋁箔和新能源汽車用的動力電池鋁箔,打造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海濤說。

近日,直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賽迪顧問發布了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榜單,貴陽排名第49位。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奮進之姿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跑道上的貴陽,緊抓工業經濟、數字經濟、園區經濟、樓宇經濟、開放經濟、生態經濟,正積蓄一往無前的磅礡力量。

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高質量發展軟實力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減至80個工作日以內,審批事項縮減至80項﹔通過“一網通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1個工作日以內……

一項項擲地有聲的舉措,折射出貴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優化營商環境,貴陽長期“作戰”,開啟從理念到機制的深刻變革。

回望“十三五”,貴陽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圍繞“努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具有貴陽特色的營商環境,以建成區域性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為目標,堅持分類施策、創新突破、統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在政務服務方面,貴陽開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模式,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100個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72.2%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

在開辦企業方面,貴陽將企業注冊登記、刻章、社保等事項納入平台實行並聯辦理,有效提高了審批質量和效率,企業開辦的平均用時壓縮至1個工作日。

在獲得信貸方面,貴陽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政策性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引導在筑金融機構向全市中小微企業提供“免抵押、免擔保、免服務費”的信用貸款。

優化營商環境,貴陽充分做好服務,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

2020年8月19日,好活(貴州)網絡落地貴陽,前期准備隻花了一個月。僅成立半年,好活(貴州)網絡就實現銷售收入12.9億元,還吸引了平台經濟的458家企業落地貴州。

“貴州的營商環境非常好,所以才幫助我們這麼快就取得這麼好的業績,創造了公司業務發展的貴州速度。”好活(貴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海山說。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十三五”期間,貴陽先后榮獲“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案例)十佳城市”稱號,並入選“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截至今年9月底,貴陽市市場主體戶數總量達88.77萬,排名全省第一。

優化營商環境,貴陽將之與優化人才環境結合起來,著力改善人才發展的工作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社會環境。

出台實施33個“強省會”系列人才政策及細則。今年以來,貴陽市累計兌現獎補資金5088萬元,撥付研究經費3000萬元,投入應用研發資金6178萬元。組織3503名服務專員,以1780家產業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幫助解決企業發展涉及的人才問題。累計幫助企業搭建平台40個、解決困難問題172個、協調申報項目58個,辦理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422件。目前,貴陽市人才總量達到106.2萬人。

“之所以把公司落戶到貴陽,是看好貴陽助力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高效的辦事效率。”在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朝輝看來,正因為貴陽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貼心服務,公司才得以快速發展。

梧高鳳至,花香蝶來。貴陽正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招商引資的磁場效應已然形成。今年4月,在《環球時報》發布的《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指數報告》中,貴陽獲“2020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稱號。

帆懸風正今又是,勇立潮頭唱大風。

當前,貴陽市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強省會”為主抓手,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點,以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為主路徑,做到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數字活市、人才興市,努力把貴陽貴安建設成為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排頭兵、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西南地區更具影響力的重要增長極,奮力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出新路。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