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缺乏特色和文化內涵……
貴州民宿發展5大難題待解

“除部分精品民宿外,大部分鄉村民宿只是傳統農家樂的升級版,隻注重對硬件升級,不注重對當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挖掘,不少民宿身在鄉村,但田園意蘊已蕩然無存……”為深入了解貴州省民宿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日前,貴州省統計局組建調研組,對省內部分重點民宿進行實地走訪調研,並形成了“貴州民宿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貴州省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民宿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為貴州旅游、鄉村振興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發展上仍存在著“缺少總體統籌規劃”“缺乏特色和文化內涵”“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就貴州省民宿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這些困難和問題,貴州省統計局提出了相應建議。
現狀
貴州省民宿業 已具備一定規模
省統計局的這份報告顯示:2018年,貴州省共有住宿業法人單位4946家,其中“民宿服務”法人單位有142家(限額以上法人單位1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830萬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貴州省民宿行業再次進入洗牌時期,部分自有物業、民宿品牌連鎖等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民宿得以存活下來。同時,隨著近年來民宿發展模式的不斷創新,精品民宿逐漸出現,民宿品質逐漸得到提升。截至2021年9月底,全省“民宿服務”限額以上法人單位有8家,1月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3037.9萬元。
從民宿分布情況來看,貴州省民宿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如黃果樹瀑布、梵淨山、萬峰林、百裡杜鵑等一些省內重點著名景區及傳統少數民族旅游村寨附近,其他區域分布較少﹔從民宿發展情況來看,各市(州)民宿發展情況不一,部分市(州)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鄉村民宿產業發展較好﹔從民宿經營情況來看,經營主體主要為個體戶和法人,其中,個體戶佔60%以上,民宿經營受季節性和假日性影響較為明顯。
難題
民宿業發展 存在不少難題
貴州省民宿的發展,拓寬了就業創業渠道,帶動城鄉居民增收,也擴大了消費需求,但發展上仍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缺少總體統籌規劃。當前,全省尚未就民宿發展出台相關規劃,沒有對民宿以及民宿相關旅游配套產品、設施等進行統籌謀劃,民宿分布零散,未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發展區域,民宿經濟基本處於自我發展狀態,大部分民宿屬於村民利用自己的空房自發經營,同質化嚴重,在遇到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沖擊時,抗風險能力弱,易被市場淘汰。
二是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貴州民宿的發展正處於初級階段,在市場快速升溫的同時,品質參差不齊。全省民宿業發展缺乏行業規范和標准,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無法在制度和規范上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目前,除了部分景區的民宿納入了景區或公司管理外,大部分民宿管理不夠規范,如部分民宿企業為吸引消費者眼球,虛高報價,但又無法提供相應等級服務,導致游客體驗感不佳。個別地方民宿准入門檻低,部分村民以自建房自主改造經營,缺乏專業系統設計,導致相關服務配套不完善。
三是缺乏特色和文化內涵。民宿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有別於酒店的體驗感和主題性。據調研走訪,目前,貴州除部分精品民宿外,大部分鄉村民宿只是傳統農家樂的升級版,隻注重對硬件升級,不注重對當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挖掘,不少民宿身在鄉村,但田園意蘊已蕩然無存,缺乏貴州農村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商業化色彩濃厚,缺乏有文化“民味”的民宿,同質化突出,感受不到鄉村特有的風情與文化。
四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貴州的鄉村民宿基本都建立在風景秀美、遠離城市喧囂的風景名勝區周邊,受地理條件限制,區域內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如部分道路狹窄,有的甚至是單行道,每逢節假日交通擁堵,部分山區路段冬季雨雪濕滑,進山下山困難﹔部分景區不通公共交通,降低了無車游客選擇鄉村民宿的意願。同時,個別地方還存在通訊信號較弱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游客留宿時間,降低了重游率。
五是從業人員素質偏低。貴州省多數民宿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品質不高,難以滿足當前多層次民宿旅游消費者的服務需求。
建議
五方面入手 解決發展問題
就貴州省民宿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省統計局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應注重產業發展規劃引領。按照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氣候資源、旅游資源等資源稟賦優勢,結合產業發展條件、鄉土人文風情、民族民俗特色,進一步研究制定民宿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切實解決當前鄉村民宿主題不突出、發展不平衡、同質化明顯等問題,分區域打造自然生態型、文化體驗型等特色各異的主題民宿,逐步形成梯次配置合理、規模集聚適度、特色主題鮮明的鄉村民宿發展格局。
推動鄉村民宿規范提升。完善民宿標准體系建設,強化鄉村民宿管理,促進民宿建設與自然環境融合,達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間的和諧統一,與周邊環境相適應。充分體現當地的生活特色和鄉情民俗,突出農業體驗、戶外運動、休閑養生、民俗風情以及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及保護等不同主題,形成差異化發展及多形態的現代鄉村民宿。積極推動鄉村民宿品牌培育,打造地方區域品牌、產品系列品牌和特色民宿品牌,提升本土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快鄉村民宿發展質量和經濟社會效益全面提升。
應強化民宿地域文化特色。以“重個性、慢生活、深體驗”為導向,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發展,通過新建一批、培育一批、規范一批、提升一批,推進鄉村民宿轉型升級。著力推進文化創意設計,建成一批有故事、有體驗、有品位、有鄉愁的鄉村民宿。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逐步形成鄉村民宿、城市民宿、古鎮民宿、農家民宿、山居民宿、民俗民宿等鄉村民宿產業發展體系。
完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加大鄉村民宿與周邊景區、城區的路網建設,完善水、電、網絡信號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讓消費者擁有寧靜假期的同時也擁有城市生活的便利,提升民宿的整體形象與競爭力,讓游客願意來,來得便利,游得安心,也住得下來。
應加強民宿行業相關培訓。不斷提高民宿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從而進一步提高貴州民宿的整體服務水平。(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