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印江自治縣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行動,領導干部以上率下、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以上率下,推動實事辦實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印江自治縣領導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斷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
印江自治縣制訂縣領導聯系鄉鎮和部門工作辦法,明確了38名縣領導聯系鄉鎮和部門責任清單,縣領導到一線聽取意見,現場了解情況,講授一堂專題黨課,每月帶頭辦好1件以上群眾“急難愁盼”實際問題等具體任務。
“我家窗子正對著夜市,以前一到晚上各種夜宵店產生的油煙,讓我們根本不敢開窗透氣。”住在西門灣飲食一條街的楊女士說,“自從西門灣夜市搬遷后,煙霧繚繞的現象不復存在了,空氣變得清新了,隨時都能放心地開窗透氣了。”
“關鍵少數”擔起責任走在前、作表率,帶頭深入基層搞調研、聽民聲,帶頭幫助群眾解難題、做好事,不斷提升為群眾辦實事的質量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主動作為,彰顯為民情懷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縣上下大興“辦實事、抓落實”之風,黨員干部紛紛深入一線,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沙子坡鎮韓家村黨員干部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行動,駐村干部李海鬆利用到集鎮開會辦事之機,不定時為村裡的五保戶、殘疾人、獨居留守老人代購大米、食用油、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女子黨員突擊隊隊員經常對留守老人進行看望和問候,了解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狀況、精神狀況,為留守老人提供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等貼心服務,用關愛服務提高老人們的幸福指數。
以真心換得真心,用真情贏得真情。在鄉村振興戰場上,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牢記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呈現出一幅幅黨群水乳交融、眾志成城的生動畫卷。
聚焦“急難愁盼”,增進民生福祉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印江從上到下,聚焦學位、車位問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一張為群眾謀民生福祉的“保障網”正在不斷織密。
針對“讀書難”的問題,該縣投入2億余元,在縣城區實施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幼兒園和木黃中學整體搬遷項目,增加基礎教育學位3000個,有效化解縣城區幼兒學位嚴重不足問題,提升鄉鎮中學辦學水平,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針對“停車難”的問題,印江通過拓展停車場建設資源、推進停車場智能改造等方式,在縣城區濱江南路、西環路、西園路、建設路等沿街地方新建改建6333個智慧停車車位,盡最大努力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乘勢而上開山河,風雨無阻向前進。在印江這片紅色熱土上,黨員干部正不斷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強化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為紅色土地增輝添彩! (任光勇、王治洪)
來源:印江縣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