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加快發展生態漁業助力農業高質高效

為適度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生態漁業,促進水產品產銷兩旺,今年以來,務川自治縣堅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質量興漁、綠色興漁,進一步厘清思路、細化舉措、聚焦重點、推動落實,努力把生態漁業打造成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守護好群眾的“菜籃子”,集成漁業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措施,科技管理水產養殖44281.5畝,其中稻田綜合種養20000畝、大水面養殖12625畝、小水庫(山塘)養殖8976.5畝、人工池塘養殖2680畝,完成水產品4800噸以上,實現漁業產值1.2億元以上。
一是持之以恆推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堅持一手打擊非法捕撈,一手發展綠色生態漁業,制定《關於明確加強2021年禁捕退捕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突出重點,細化責任措施,全面推進天然流域禁漁退捕,通過群眾會、院壩會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並解讀長江禁捕政策和全縣禁捕時間節點及其工作措施,召開群眾壩壩會163次、設立禁捕宣傳警示標識牌220塊、印發張貼禁捕通告620余份、印發禁捕宣傳資料10000余份、張貼(懸挂)布標530幅﹔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管,已開展執法監管巡查196次,出動監管人員684人次,聯合行動20次,查處非法捕撈案件12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4件﹔檢查涉漁餐飲店190家次,檢查漁具店50家次,檢查水產品交易市場38次,拆除含“野生魚”廣告招牌28塊,堅決遏制非法捕撈野生魚行為,全面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有舉必查、查實必究”舉報機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嚴禁以罰代刑,堅決清除涉漁違法違規行為。對退捕漁民實施“一對一”精准服務,確保“上岸”漁民退捕有去向,轉產有保障。
二是合理布局漁業產業。立足山地水資源稟賦,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因地制宜實施《涪洋小平生態漁業項目》《浞水花園生態漁業項目》《柏村后壩生態漁業項目》《涪洋牧羊生態漁業項目》等循環水生態養殖項目,已建大鯢養殖房2000平方米、專用養殖池50口,飼養大鯢2萬尾,養殖品種從常規的鰱、鳙、鯉、鯽魚等家魚養殖,延伸轉為小龍蝦、大闡蟹、中華倒刺鲃、大鯢、鱘魚、蛙、金海鯛魚等名特優品種養殖﹔養殖模從以前單一的池庫養殖、大水面養殖,發展為池塘、山塘、大水面、設施漁業養殖、稻田稻+(魚、蝦、蟹)藕+(魚、蝦)綜合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
三是大力發展名特優養殖品種。扶持壯大水產苗種生產經營主體,創建魚苗繁育基地,滿足稻漁綜合種養、水產養殖場魚種投放增殖需求﹔借助東西部協作,加強東西部項目合作,引進外部資金推進水產苗種場規范建設,實現養殖苗種可靠優質供給生產。
四是加強產業服務指導。配齊增強水產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深入鄉鎮,進村入戶開展實地指導,幫助養殖戶制定規劃、聯系苗種,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參與生產管理,規范養殖行為,全面為養殖戶排憂解難﹔持續開展漁業技術服務,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水產養殖技術培訓,促進養殖戶水產養殖技能提升。目前,已舉辦生態漁業種養技術培訓班19期,培訓農戶860人次,開展溜漁民面對面、手把手技術指導2萬余人次。
五是加強漁業安全監管。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扎實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針對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薄弱環節落實整改措施,規范漁業安全生產行為,杜絕漁業安全事故發生。集中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8次,聯合執法部門專項行動4次,檢查水產養殖企業(場)23家,下達整改意見通知書18份。
來源:務川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