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歲月鑒“珍”情——聽珍匠故事·品珍酒傳奇

獨立闖市場 貴州珍酒蜚聲海內外

王秀芳
2021年10月23日18:4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1975年,秉承一代偉人“萬噸茅台生產”夙願的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貴州茅台酒易地生產試驗(中試)落戶貴州遵義匯川石子鋪。歷經十年,3000多次分析試驗,1985年10月21日至23日,試制酒通過由周恆剛、季克良領銜的業內最高級別白酒鑒定會鑒定,取得成功,業內俗稱“85鑒定”。

46年來,一代又一代釀酒人前赴后繼,創造了從艱苦卓絕的易地試驗到酒中珍品的珍酒傳奇,涌現出一批堅守傳統技藝和制酒方法的珍酒工匠,他們立足普通崗位,干出不凡業績,續寫著新時代的珍酒傳奇。

今年10月,是試制酒通過“85鑒定”第36年,為深入挖掘珍酒工匠精神,講好珍酒故事,人民網推出歲月鑒“珍”情——聽珍匠故事·品珍酒傳奇系列報道。

1986年,貴州珍酒廠批准成立。作為貴州醬香酒新品牌,珍酒首先要做的,就是有自己獨立的包裝和市場。因此,時任貴州珍酒廠黨委書記、廠長的鄭光先在完成試制任務后,又帶著珍酒邁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新征程。

定包裝、跑市場、講來源,在鄭光先鍥而不舍的努力與堅持下,珍酒逐漸打開知名度。1989年,新產品上市短短四年的貴州珍酒就斬獲了國家質量獎優質獎(銀獎)殊榮,成為貴州三大醬香品牌(53國優),名聲大噪。

國家質量獎銀獎獎章(53國優)。貴州珍酒供圖

一次偶然 解決包裝難題

“我們都知道,茅台酒是白色瓶身。為了豐富白酒產品類型,貴州當時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其中之一就是不能使用與茅台酒相近的瓶體包裝。”原貴州省科委副主任、巡視員巫怒安坦言,珍酒雖然與茅台酒同宗同源,但也不能使用相近包裝,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發展新路。

一次,巫怒安與鄭光先前往北京出差,從時任貴州省政府駐京辦事處處長的沈品剛手中,獲得了一個空酒瓶。“品剛處長與北京各大飯店比較熟,聽說我們在煩惱珍酒的瓶體包裝,她就從某酒店的餐廳拿了一個寶藍色的威士忌空瓶。”巫怒安笑著說,品剛處長覺得很好,我們也覺得很不錯,簡直如獲至寶。經過認真研究,總算找到了設計靈感。

出差回來后不久,鄭光先就找到湖南一家陶瓷廠,請其按照自己的靈感設計了珍酒的酒瓶。為展示自身特色,巫怒安與鄭光先商量,將設計好的酒瓶中間刻一條龍,充分融入了中國元素。

“這個寶藍色的瓶子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還出了套瓶,我現在拿著的是2兩的包裝,還有半斤和1斤的。”採訪當天,巫怒安向記者展示了當時珍酒所用的酒瓶。小巧玲瓏的瓶身精致又好看,輕輕打開瓶蓋,酒香四溢、酒味濃烈。盡管已經過去多年,但小小的瓶體仍然亮的發光。可見巫怒安老先生確實是當寶貝珍藏的。

“當年,鄭光先就是帶著這個包裝到處跑市場,大家的反響還很不錯。”言語間,巫怒安滿是自豪。1988年,國務院原副總理、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方毅在珍酒出口貿易懇商會上說,“珍酒,我喝了一小杯,味道很醇厚,我看這個酒,不比茅台差。珍酒作為茅台酒的姊妹酒可以名揚天下! ”此次會議的原聲錄音,至今完整留存。

藍色瓷瓶珍酒。貴州珍酒供圖

不遺余力 打開珍酒市場

“以前,試驗廠賣過一段時間的‘茅藝酒’,很受歡迎。但突然換成珍酒,大家一聽是新名字,都不知道了。”時任遵義地區行署秘書長的黃先榮回憶,為提升珍酒知名度,鄭光先多次邀請報刊記者、畫家及詩人到酒廠採訪寫生,留下了很多作品。

90年代初期,鄭光先還隨團前往國外,向海外華人推薦貴州珍酒。黃先榮記得,那是鄭光先第一次出國。“華人很喜歡寶藍色的包裝,他們說這就是祖國來的酒,也表達了對此次攻關項目的認同。”黃先榮說,鄭光先回來后,就叫他去了家裡,不僅描述了珍酒推薦的現場情況,還直言飛機太快,2天就從國外回到了家裡。

就這樣,第一次出國的鄭光先讓珍酒在海外華人市場站穩了腳跟。“鄭老曾說,貴州的白酒品牌不多,走出去的更少,他打珍酒,就一定要闖出個天下來。” 黃先榮告訴記者,鄭光先就是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讓貴州珍酒蜚聲海內外。1988年7月,貴州珍酒獲國家輕工部出口創匯銀獎,珍酒廠同時獲得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稱號。

國家輕工部出口創匯銀獎。貴州珍酒供圖

1998年,68歲的鄭光先從貴州珍酒廠退休。2005年,鄭光先因突發疾病,意外離世。黃先榮感慨地說,鄭光先將一生都用在了茅香型酒的釀造、管理和試制上,他用自己的苦干和實干精神,走出了一個無冕釀造大師的一生。

獨具匠心、苦干實干,這是每一位珍酒釀造人必備的品質,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貴州珍酒才能在自主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