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深化“放管服”改革 便民利企更高效(大督查在行動)

——2021年國務院大督查綜述之三

2021年10月15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放管服”改革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我革命。近年來,各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職能。這項改革落地成效如何?還有哪些地方亟待改進提升?國務院16個督查組奔赴多個省份,查看實情、聚焦問題,力促改革進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

■ 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政簡易行,政繁難辦。督查發現,在實踐中,有關部門主動破解堵點、難點,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降低市場主體負擔,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准入更便捷。督查組了解到,在寧夏,各級行政審批部門打破過去獨立設置審批窗口的模式,再造審批流程。今年上半年,銀川市新登記企業11304戶,佔全區登記企業總數的63.8%。在天津,通過試點推行“一企一証”綜合改革,將行業准營涉及的多個單項許可審批由串聯變為並聯,實現“一証”覆蓋企業全部經營內容。

退出更順暢。第三督查組在河北了解到,今年3月起全省開展試點,進一步便利未開業和無債權債務企業退出,目前已實現簡易注銷5.35萬戶,同比增長71.3%。7月以來,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推行“分類注銷、一網服務、提前預檢、同步辦結”,進一步推進注銷便利化,有效促進市場新陳代謝。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多久能開工?“拍地當天就能拿到施工手續!”吉林省長春至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告訴第七督查組,公司獲得土地的同時,在長春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提交工程建設項目報審材料,當天即獲得立項批復,並領到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工程規劃和建設工程施工等3個許可証,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督查組了解到,吉林省採用“全省統籌、省建市用”模式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立項到竣工驗收審批時間大幅度壓縮。通過探索和完善“標准地+承諾制”改革,累計為企業節省資金近千萬元。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督查中也發現,有的部門之間信息壁壘尚未完全打通,“信息孤島”問題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個別地方,存在增設行政許可程序、變相抬高准入門檻、行業協會違規收費等現象,亟須清理整治,為企業釋放更廣闊的市場化發展空間。

■ 轉變職能,強化事中事后管理,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特許藥械保稅倉,藥械可批量審批入倉,再分批核銷出倉,特許藥械審批時限由27天壓縮至3天。

如何確保放而不亂、管而有序?“我們創建了國內唯一未上市藥械全流程追溯平台,通過與藥監、衛健、海關等多部門聯合協作,打通了特許藥械進口全鏈條通道。”先行區管理局副局長符祝向督查組介紹,目前先行區可使用的創新藥械達160余種,抗腫瘤新藥、罕見病藥品類也實現從0到100的重大突破。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放管結合,考驗行政職權運行的規范化水平。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去年6月起推行了窗口人員績效考核新辦法,設定“有效工作時長”,鼓勵窗口人員剛上班和臨下班時段積極辦理業務。同時,從前台窗口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后台組,專門處理前台移交的各種疑難、繁重和“一號多事”業務。督查組認為,這一設置既鼓勵窗口提高辦件速度,又保証工作質量,實現了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減權不等於減監管。督查組發現,多地明確市場監管領域改革事項清單,對改革舉措和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作了細化規定。第十督查組了解到,山東常態化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對清單內企業盡可能通過非現場執法方式展開監管。當地創新建立黃牌提醒機制,避免正面清單企業“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在1個自然年內,企業累積黃牌2張便會被移出正面清單。目前,全省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達6938家,居全國前列。

督查組在走訪中發現,提升政府監管效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強制消費、“黃牛”、壟斷經營等現象仍未杜絕。有的地方基層稽核力量有限,異地就醫醫保基金監管等方面有難度。督查組建議,進一步完善全過程、全鏈條監管體系,堅決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 創新服務,提高政務辦事效率,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再也不用來回奔波了!”巴德瑪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烏力吉蘇木衛生院的一名財務人員,過去,他每月都要到稅務局申報社保費,遇到特殊業務還需往返近600公裡,到巴彥浩特辦理社保核定和申報繳費業務。

第五督查組在內蒙古自治區了解到,立足區域點散線長面廣的征管服務難題,全區試點建立“遠程可視化辦稅中心”,打破地域限制,提供線上咨詢和遠程辦稅繳費“一對一”服務,實現辦稅繳費業務難題線上受理、即時解決。

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撐。督查發現,各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滿足數億“移動人群”辦事需求,也讓政務服務便捷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省際合作不斷擴大,異地辦事也能享受家門口服務。督查組了解到,今年以來,貴州與14個省份建立“跨省通辦”合作關系,並作為牽頭單位統籌西南五省份“跨省通辦”改革﹔遼寧正在深化東北三省一區“區域通辦”機制,進一步解決企業群眾異地辦事“折返跑”的問題﹔安徽聯合上海、江蘇、浙江,共同上線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地圖,方便區域內企業和群眾跨省查詢、跨省申請、導航辦事……

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互聯網+”成為提升服務效率的好幫手。第九督查組了解到,2020年江西省撫州市率先在全省建設不動產登記集成服務平台,打造覆蓋增量、存量等全房產市場的“一鏈辦理”自主服務模式。今年6月8日,平台成功辦結了全國首筆不動產交易登記稅務區塊鏈試點應用業務。

服務跟著需求走,不僅更貼心,也讓審批跑出了“加速度”。在廣西,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落實証照批文“免費送”、企業印章“免費刻”服務,為辦事主體減輕經濟負擔。時間倉促、材料不夠完善,怎麼辦?第四督查組了解到,為了補齊這類服務短板,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出台了《“容缺辦理”改革工作方案》。針對柴村老舊小區改造、匯豐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尖草坪區特事特辦——由申請人以書面形式作出承諾,行政部門先行核准,之后再由申請人補齊材料。

在督查中也發現,由於不同地區政務工作流程、標准不盡相同,“多地跑”“折返跑”等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服務機制創新探索中,政務中心工作人員對出現問題后的追責普遍存在顧慮。督查組建議,進一步推動政務服務標准化,完善配套政策保障,為市場主體和群眾提供更加規范、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

(本報記者郁靜嫻、程遠州、谷業凱、韓鑫、程煥、葛孟超)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5日 第 07 版)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