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鄉村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駐村工作凸顯新起色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鄉村振興駐村工作在豐收季節凸顯開局良好、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喜人態勢,為德江縣脫貧成果鞏固,推動鄉村振興破題,提供了支撐。
高度重視 派出精干力量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切實把鄉村振興這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從強化組織保障、完善制度機制、項目傾斜、關懷隊員等方面著力做好駐村工作。
挑選作風過硬、踏實肯干的14名隊員組成駐村工作隊,赴德江縣開展工作。同時,成立鄉村振興辦,做到專人抓具體抓。制定廳領導、各處室定期赴駐村點找問題、解難題、辦實事分工方案等。
“鄉村振興是繼脫貧攻堅之后的又一場戰斗,大家要在火熱的戰場經受磨煉、提升本領,在鄉間大地書寫人生精彩。”在廳駐村工作隊行前動員會上,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謝念激勵全體隊員。
4月30日,省文化和旅游廳駐村工作隊長、副廳長李芳率全體隊員趕赴德江縣基層一線,覆蓋12個村的駐村工作拉開帷幕。
4月以來,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駐村幫扶工作,廳領導帶隊赴德江縣駐村點調研5次,處室及下屬單位赴駐村點調研20余次,扎實幫助基層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送去關懷。
用活資源 強化文旅引領
為破解產業振興難題,工作隊充分發揮文化旅游部門的資源優勢,以文旅產業為突破,因地制宜,探尋產業發展新路。
省文化和旅游廳派駐德江縣沙溪鄉大寨村第一書記劉杰,為擦亮大寨村“中國傳統村落”金字招牌,做活旅游文章,策劃舉辦了首屆“貴州千重嶺”鄉村文化旅游節,成立貴州千重嶺農文旅產業發展公司,引進“古村樂樂”新媒體資源,自建“古村28渡”新媒體,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台播報村寨故事,提升了大寨村鄉村旅游知名度。
廳派駐德江縣楓香溪鎮絲毛壩、長征、軟坳、洞灣四村第一書記抱團行動,多次赴冷水河流域調研,邀請專業團隊拍攝短視頻挂網宣傳,吸引有關企業前來洽談開發。
在荊角鄉茶山村,廳派駐村第一書記付光磊著力挖掘延續300余年的“朝火炮頂”儺文化民俗節慶特色,用活火炮頂海拔高、視野闊、景觀美的特色,整合幫扶資金5萬元,啟動火炮頂觀光旅游開發。
省文旅廳上下協力,用活多方資源,穿針引線,引進項目資金,激活鄉村發展。
4月以來,省文旅廳劃撥支持駐村點項目經費228萬元,其中劃撥100萬元文化人才培訓資金,主要用於所駐村人才培訓﹔向大寨村、長征村共劃撥鄉村文化旅游發展資金50萬元﹔並向12個村共劃撥50萬元公共文化活動資金。
8月20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牽線搭橋組織德江縣和鄉鎮黨委負責人及部分駐村干部,赴貴陽市銅仁商會招商引資,邀請客商赴沙溪鄉投資考察。貴州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協調省直有關部門,爭取到1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用於廳駐村點產業發展。廳派駐楓香溪鎮洞灣村第一書記趙揚帆協調上海創圖科技公司等企業,為該村捐贈價值2萬余元辦公設備和5萬元辦公經費。劉杰協調愛心企業,向德江縣捐贈價值26萬元的太陽能庭院燈。
傾情服務 化解急難愁盼
駐村隊員深入基層,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楓香溪鎮洞灣村是全縣肉牛養殖示范村。今年入夏以來,該村肉牛結節病暴發,部分肉牛病死,養殖戶十分著急。廳派駐村第一書記趙揚帆及時協調省農業廳和銅仁市農業局養殖專家,趕赴該村查看病情、開展義診,對養殖戶進行集中培訓、專業指導、現場示范,該村肉牛結節病得以迅速控制並消滅。
荊角鄉茶山村水池滲漏,每天需水泵抽水補給入池,管水成本增大,群眾頗有怨言。廳派駐村第一書記付光磊牽頭組織技術員實地踏勘,研究制定水池補漏方案,耗時一周,蓄水池漏水問題得到解決。
沙溪鄉龐家村供水管道鋪設遠,山谷溝底處水管長期漏水失修,夏季村寨供水不足。駐村干部組織維修人員,頂烈日,下溝谷,辟荊棘,開新路,讓全村飲水充足有保障。為幫助駐村點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省文旅廳牽線引進騰訊公司公益直播帶貨活動,積極籌劃,多方協調,牽頭組織做好直播選點及環境氛圍營造、農產品供貨等。
9月3日,由貴州雲圖時代信息公司、福建灃華泰建設工程公司等聯合設立的“振興助力雲圖聯合助學金”首批發放儀式在德江縣舉行,省文化和旅游廳鄉村振興駐村點12個村24名脫困戶大學生受益,每名學生獲捐5000元。
“振興助力雲圖聯合助學金”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牽線促成,基金共100萬元,為期5年。從今年起,每年出資20萬,按每年40名,重點資助省文化和旅游廳幫扶的楓香溪、荊角等4個鄉鎮當年高考錄取的家庭困難的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學生,每人一次性資助5000元。
今年,楓香溪鎮長征村23名學生分別被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院校錄取,創歷史新高。廳派駐村第一書記周先祿協調貴州中泰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向該村捐資9萬余元,其中向23位學子捐資2.3萬元,剩余資金用於扶持村小學教育事業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冰玉 通訊員 李慕龍、楊通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