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七星關區視窗>>新聞資訊

七星關區:發展現代農業 保障豐產豐收

2021年09月15日16:3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傳統農業,正悄然而變。科技創新,正推動著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的日新月異。近年來,七星關區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建設,構建新型農業發展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活力。如今,新的希望在七星關區廣袤田野上冉冉升騰。

時下,走進朱昌鎮小屯社區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內,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青椒、西紅柿、黃瓜生機勃勃,結滿枝頭,生長著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一排排辣椒秧上一個個翠綠欲滴的辣椒挂滿枝頭,在一片綠意盎然中迎來大豐收。濃烈的辣椒香扑面而來,村民們在辣椒秧間穿梭,熟練地撥開綠葉,採摘長長的辣椒,分揀、裝筐、裝車等各項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整個園區內一片繁忙的景象。

大棚內。

在大棚內,除了豐收的辣椒讓人感到喜悅,“高科技”的設施更讓人驚嘆,標准化鋼架大棚、噴灌設施、防虫設備一應俱全。在這裡,能看到七星關區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培育特色種植業、努力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這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就是當地依托現有資源,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從而引進的特色項目。據介紹,去年2月,貴州九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新建了57個溫室大棚,為了讓蔬菜更好地生長,園區採用的是第八代冬暖式大棚,有效縮短了作物生長周期,實現高產、高效、高能。同時,園區配套建設4500㎡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完善包裝車間、分揀中心、冷藏庫等建設,確保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目前,該公司在貴陽設立直銷點,直銷上海等城市。

盛豐農業科技示范園一角。

“智能化大棚也讓我們的蔬菜比傳統種植產量高很多。今年種植的黃瓜和辣椒每畝產量在2萬斤左右,西紅柿達到了1萬5千斤。”貴州九豐農業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屯園區經理王守明介紹,新修建的大棚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自動通風、智能滴灌、智能補光於一體,針對不同的氣候和不同的蔬菜我們還可以調節大棚內的溫度,確保一年四季棚內都有蔬菜輸出。

科技不僅提高了農業產量,為農業生產端提供了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也改變了農業的生態。

位於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盛豐農業科技示范園裡,也同樣在為七星關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朱昌小屯農業科技示范園。

盛豐農業科技示范園是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產業配套項目,投資約5000萬元,於2018年投入使用。園區實現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科教培訓、技術研發、休閑觀光等功能,棚內黃瓜、西紅柿、南瓜等蔬果,把整個大棚裝飾得五顏六色。

智能溫控、供水施肥、無土栽培等信息化種植管理技術為作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也為搬遷群眾帶來了許多就業機會。目前,園區吸納100多名搬遷群眾到園區務工,帶動其就近就地就業,有效激發了搬遷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動力。

“農,天下之大業也。”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

截至目前,全區36個鄉鎮(街道)實施“益農信息社”工程,建立益農信息社456個,培訓信息員456人,實現益農信息社覆蓋全區80%行政村。設置農情信息監測點2個,加強土壤墒情、空氣濕度等作物生長環境監測。組織畢節市盛園蛋業有限公司申報數字農業項目,逐步建成一批5G全覆蓋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同時,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工程。積極開展農業清潔生產,推廣綠色防控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促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在全區建立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點26個,綠色防控覆蓋率為35.14%,統防統治覆蓋率為43.19%,近3年來,我區農藥使用量分別為80.8噸、80.1噸、79.4噸,使用量呈逐年遞減趨勢。建設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服務核心示范區2個,14個示范點,配方肥到位率90%以上,化肥用量同比減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推廣一膜多用、適期揭膜、延期利用等技術,適當減少農膜的投入量。建立749個農藥(化肥)包裝及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回收點,有序開展回收利用。對全區畜禽養殖糞污問題開全面排查整治,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目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9.02%。

如今,“高效農業”“精品農業”正在逐漸嶄露頭角。七星關區將繼續在現代農業發展新征程中闊步前行,奮力書寫“現代農業發展樣本”,努力繪就一幅科技集聚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壯闊畫卷。(圖/文 顧晶璇)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