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土陶技藝煥發新機

2021年09月15日08:29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今年53歲的母先才是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土陶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13歲起,他便跟隨父親學起了土陶制作。學成出師后,母先才也像父輩一樣走上制陶的行列,並逐漸把自己的作坊發展到7個窯洞。

過去的花茂村,60%以上的村民都做著土陶制作的副業。不過隨著市場的變化,花茂的土陶變得不再緊俏,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外出務工。

“一邊是鄉親們在外掙錢返鄉時光鮮的樣子,一邊是自己的陶罐越來越難賣,心裡很不是滋味。”當經濟收入變得緊張時堅持手藝就成了一種負擔,母先才開始動搖了。

在離去與堅守的猶豫中,母先才贏來了轉機。

“鎮裡和村裡的干部都來勸我不要出去打工,他們協調資金,讓我把作坊改造得規范化一點。”母先才說,有大家的支持,他最終選擇堅守,並於2012年開始建設母氏陶藝館。

2014年,原本“出行難、飲水難、村民增收難”的花茂村開始改變,而母先才的陶藝館也迎來了擴建。

這一年,花茂村被縣裡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以“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本領、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為主題的鄉村建設開始了。

“村干部建議我擴大陶藝館的功能和規模,並幫我申請到了更多的貸款。”母先才說,當年6月,花茂村舉辦一場村民座談會,大家共同商討花茂的鄉村旅游發展,母先才的陶藝館成為其中的重點建設項目。就這樣,他的土陶堅守之路再一次“延伸”。

2015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花茂村的鄉村旅游逐漸紅火,母先才的陶藝館走上正軌。

一方面,母先才的陶藝館升級成了體驗館,游客在這裡可住可吃可玩﹔另一方面,他的作坊調整產品類型,既制作用於烹調當地特色盬子雞的器皿“盬子”,又制作貼近旅游市場的陶藝裝飾品,訂單大幅增長。從2015年到2020年,母先才的年收入實現從3萬元到30余萬元的跨越。

“堅守,一定帶來回報。這條路我會繼續走下去。”面對今天的成績,暢想明天的路,母先才依然堅守當初的選擇,他要讓土陶技藝在花茂的土地上復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瑾)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