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貴州竹枝詞裡的中秋節

2021年09月13日09:09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貴州竹枝詞集》書封。

向來有兩輪明月,一輪在天上,一輪在人間。天上之月與日齊輝,在“立象以盡意”的神話時代,便是代表陰陽的天地大神,自是古人崇拜的對象。雖然山川異域,但風月同天,祭月、拜月蔚然成俗。

民間的賞月,“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即是代表。待到同樣膾炙人口的宋詞《明月幾時有》問世,中秋節已正式成為一個節日,東坡先生將祭月、賞月、團圓與美食等與“八月中秋月正圓”有關的意義,用詩詞的方式固定了下來,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突破了時間的局限,打通了空間的阻隔。此時的明月,已是人文時代“修辭立其誠”的最佳意象之一。從此,天上明月與人間情懷合一在中秋節上,祭月、拜月,賞月、玩月,走月、跳月——國人的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現得生動而浪漫。

“跳月”和“行歌坐月”,是黔地有名的和月亮相關的習俗。清田雯《黔書》載:“每歲孟春,苗之男女,相率跳月,男吹笙於前以為引導,女振鈴以應之。”中秋之夜的月場上,祭師燃香頌詞,祈求月神降福﹔隨后姑娘唱月亮歌,男子跳蘆笙舞,眾人圍成月亮形狀的圓圈起舞祀月﹔侗族的“行歌坐月”和水族的“玩月”,更多的則是男女婚戀習俗,且不限定中秋節。最具貴州地方特色的中秋習俗,當屬偷瓜、送瓜。

胡朴安先生《中華全國風俗志》記之甚詳:“貴州之中秋節有一種特別之風俗,為各省所無者,則偷瓜送子是也……送至無子之婦人家。受瓜之人,須請送瓜之人食一頓月餅,然后將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將瓜煮而食之,以謂自此可懷孕也。”是指將瓜送至無子女的婦人。而清吳振棫《黔語》則注明是將瓜送至新婚之家:“黔俗,新婚之家,中秋夕有戚友送瓜事。”不論送瓜的對象為誰,“送瓜”等於“送子”。中秋所送之瓜,多為南瓜或冬瓜。瓜有蔓藤綿延的習性,且成熟后籽實繁多,於是在習俗中被賦予了“瓜瓞綿綿”的寓意。以至於在一些侗族村寨,索性稱中秋節為“南瓜節”。

偷瓜、送瓜的習俗在竹枝詞裡有充分的體現。清道光時期的張國華《貴陽府竹枝詞》之十八寫道:“歲歲中秋說送瓜,倚閭男婦笑聲嘩。伊誰傅粉含愁盼,多是長隨幕友家。”清人羅繞典《送瓜詞》中描繪說:“中秋月色最清佳,鑼鼓喧闐笑語喧。番扮仙姬來送子,背篼兜個大倭瓜。”清末歐陽朝相《都勻竹枝詞》“八月中秋金鼓嘩,寧磬偷個好冬瓜。錦袍送到鴛衾擁,湯餅明朝競洗娃。”清末令狐堃《播州竹枝詞》載“男兒意氣貴無猜,安用錢刀買妾回。況復中秋明月下,滿城簫鼓送瓜來。”清末楊文瑩《黔陽雜詠》載“賞月中秋筵未收,送瓜鼓吹鬧高樓。斑斑繡出獅頭帽,准備明年抱阿侯。”這些竹枝詞對黔中各地中秋偷瓜祈子場景有生動記載。

偷瓜、送瓜習俗的樂趣,恰在一“偷”、一“送”字上。《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偷瓜以晚上行之,偷之時,故意使被偷之人知道,以討其怒罵,而且愈罵之厲害愈妙。”“西南巨儒”鄭珍寫有《送瓜詞六首》,記錄了清代遵義地區的送瓜習俗:三日前即紛紛行動,中秋之時更是“鉦鼓轟天紙爆豗,兒童逐隊鬧如雷。”可見之熱鬧,郡人都以此為樂事。

在各地風俗中,偷瓜、送瓜的人各有不同,通常以少年兒童來擔任,為整個過程增添了許多童真童趣。如《遵義縣志》載:“少年或摘瓜送艱於嗣者,飲宴以為娛樂。”《都勻縣志稿》:“少年竊瓜送艱於嗣者,博飲宴以為娛樂。”《沿河縣志》:“少年或竊瓜送艱於嗣者。”提法均大同小異。相較而言,各地在送瓜儀式上的差異明顯一些,有的將瓜偷來之后,穿之以衣服,繪上眉目,裝成小兒之狀,乘以竹輿,用鑼鼓送至無子之婦人家﹔有的將瓜飾以彩亭載之﹔有的以背篼背負﹔有的將瓜用紅綾裹上……花樣可見繁多,目的卻隻有一個:中秋月明之夜,在歡快的氛圍中,為無子嗣的家庭送去祝福,祝願在來年的中秋節得以和孩子一起團圓。

除了熱鬧的偷瓜、送瓜習俗外,老貴陽城中的人家過中秋,尚要在庭院家中供祭拜月。金國楠先生在《金筑山歌》中有一首竹枝詞,記載了貴陽的中秋風俗:“金桂盛開月餅香,夜煮毛豆喜新嘗。石榴大棗地蘿卜,供設拜月兒女忙。”秋天本是物產成熟豐備之季,中秋供月,瓜果齊備,家人們團聚一起享用著月餅和美食,此時豐圓的月亮帶給人們的是全家團聚的喜悅和滿足。

以上竹枝詞都收錄在《貴州竹枝詞集》一書中。像中秋送瓜這類具有特色的地方民間習俗,在竹枝詞這類文體中保留甚多。事實上,竹枝詞正以歌詠一地的風土民俗為主要特點,周作人稱之為“韻文的風土志”,其性質為“以詩為乘,以史地民俗的資料為載”,故竹枝詞除作為文學的詩歌外,還有一大功能就是能“志風土而詳習尚”,歷代文人用竹枝詞的形式記載了各地的風土民俗,其內容就包含了大量的民俗信息資料,使之具有極高的民俗學、社會學的價值。正如詞學大家唐圭璋先生所稱道的:“(竹枝詞)以詠風土為主,無論通都大邑或窮鄉僻壤,舉凡山川勝跡、人物風流、百業民情、歲時風俗皆可抒寫。非僅詩境得以開拓,且保存豐富之社會史料。”

《貴州竹枝詞集》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編,收入《續黔南叢書》第十二輯。該書作為貴州第一部竹枝詞匯編,收錄一百人一百一十五題一千七百七十三首(不含附錄),記錄了宋代以來尤其是明清兩代貴州山川、氣候、物產,以及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悲歡哀樂。(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鄭文豐 文/圖)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