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縣:強化村級組織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瓮安縣積極貫徹中央和省、州關於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安排部署,通過落實待遇保障、培育保障、組織保障,強化村級組織崗位吸引力、干部執行力和整體戰斗力,讓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人才走上村干部崗位,村級組織逐漸趨於年輕化,戰斗堡壘得到進一步夯實,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振興鄉村奠定基礎。
落實待遇保障,強化崗位吸引力,吸納優秀青年人才。研究建立了村干部“基礎報酬+績效報酬+工齡工資”結構化待遇制度,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村干部隊伍,激發工作活力,推動主動擔當作為。提基礎報酬。對全縣村(社區)“兩委”干部工作待遇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嚴格按照貴州省“345”標准以及瓮安人居生活水平進行保障落實。重社會保障。將村干部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范圍,嚴格標准為村(社區)“兩委”干部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加大定向招聘力度,每年為村(社區)“兩委”干部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預計2021年實現村(社區)干部全員建繳住房公積金。強優秀勉勵。對獲得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項目、獲得省級、州級、縣級表彰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予以享受鄉鎮副科級干部經濟待遇。瓮安縣2021年共有5名村(社區)干部享受鄉鎮副科級干部經濟待遇。突政治激勵。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崗位,通過定向招錄,對在重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村(社區)干部給予政策激勵。2019年以來,共有8名在脫貧攻堅中表現優秀的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2名優秀的村干部轉變身份為事業人員。截至目前,已儲備后備人才358名。
落實培育保障,強化干部執行力,鍛造干事創業好能手。依托縣域教育培訓資源和載體,抓實村(社區)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舉辦現任干部專題培訓班。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第十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村社合一”、城鄉基層治理、服務群眾工作方法等重點內容納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年度培訓規劃,並通過現場觀摩、以會代訓、專題輔導、座談交流等形式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黨組織帶頭人引領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鄉鎮(街道)常態化進行培訓,實現培訓重點內容全覆蓋。落實后備干部幫帶機制。嚴格落“1+3+1+1”方式儲備后備人才,把后備人才放在合適崗位上鍛煉,在履行崗位職責中熟悉相關政策、參與村務管理。同時,為后備人才配備“導師”,實行“一對一”結對幫帶,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能力﹔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做到后備人才教育培訓常態化﹔建立健全興瓮鄉土人才信息庫,著力實施鄉土人才工程,培養一批實用型的“土專家”“田秀才”,著重將生產帶動型、經營管理型、專門技能型等“興瓮鄉土人才”納入庫,發揮其帶動、凝聚和示范作用。目前共有49人入庫第一批“興瓮鄉土人才”。加強重點干部設崗鍛煉。選派30名選調生到村擔任支書助理、主任助理,按照“五個一”要求積極主動向村支“兩委”和駐村干部學習,在各種崗位上積累群眾工作經驗,提升統籌協調能力,在基層崗位上得到鍛煉和提升。
落實組織保障,強化整體戰斗力,建強鄉村振興火車頭。挂幫聯系強引領。制定挂幫聯系實施方案,縣級領導分別挂幫聯系村寨推進“村社合一”,以“關鍵少數”引領全縣推動“村社合一”。部門聯動強支撐。整合26家涉農部門政策資源,採取一部門一細則的方式,聯合下發《縣直部門支持“村社合一”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扶持措施》,出台了125條幫扶硬措施,為村(社區)發展提供項目庫、政策包、資金池。選派力量強堡壘。新選派363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以村(社區)為單位組建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結合干部駐村情況,對部分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進行優化調整,整合原有下沉力量到村(社區)幫扶,形成“1+2+N”的幫扶體系。同時,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推動實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員會主任“一肩挑”。(蔡蘭)
來源:黔南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