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聯播

發揮余熱 造福群眾

——記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原政協聯絡員胡加珠

2021年08月06日08:43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盛夏時節,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淙淙清泉從盤旋在懸崖峭壁“天渠”流淌而來,潤澤滿山遍野的菜地果園,滋養大山裡的一方百姓。

但在以前,生機鎮鎮江社區用水困難,由於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海拔落差大,水都順著溶洞流進了赤水河。地處赤水河畔的鎮江社區一度“面對大河喊口干”的窘境。

到底有多難?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原政協聯絡員胡加珠回憶:“過去大家隻能挑著水桶走十裡八裡的山路,下河挑水,一去一回就是一上午,回家隻剩半桶水。”

“決不能一代一代窮下去!”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生機公社黨委書記張仁福大手一揮,決定鑿穿絕壁修渠引水,“有了水,就可以種稻谷,吃上白米飯。”

1958年冬天,年僅15歲的胡加珠自願報名參加鎮江大渠的修建工作。因為念過幾年書,在村裡也算是有些學識的人,被公社安排當會計,管伙食、記工分、籌物資成為了胡加珠日常主要的工作。每天除了從生產隊把糧食背到施工隊,他還要用稱把做好的飯平均分成8兩一份,再逐一與菜一起分發。雖然年紀小,但他心眼靈活、做事比較細心,大家對他十分滿意。冬天,他到集市採購修渠隊的生活物資,再背回修渠基地,赤腳走在結冰的路上,雙腳凍裂了,血一滴一滴地流著也從未叫苦。

后來,因為表現突出,胡加珠先后擔任鎮江村村長,生機鄉鄉長,亮岩鎮鎮長、書記等職務,繼續修渠護渠。不僅如此,他還曾組織1000余人的施工隊,建成水庫3個、飲水工程1項。

2004年,胡加珠退休后,又義務加入到鎮江大渠的護渠隊伍中來,定期與其他護渠人員一起對鎮江大渠進行清理雜草、石塊、樹枝等,維護大渠的正常運作。

作為當年的修渠者之一,如今79歲的胡加珠時刻不忘黨的教導,按時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經常向黨員干部講述當年戰天斗地修建天渠的英雄故事,激勵大家傳承弘揚“絕壁天渠”精神,錘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

2020年,生機鎮“絕壁天渠”的事跡得到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胡加珠經常被各級媒體邀請採訪,被各單位邀請開展“絕壁天渠”講座。盡管年紀大了,有點暈車,但不管多遠他都欣然前往、從不推脫。

從少年到古稀,胡加珠用60余年光陰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在烏蒙大地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前不久,胡加珠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面對榮譽,他說:“雖然年紀大了,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發揮自己的余熱,守護好這條大渠,讓它繼續為群眾造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丹)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