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如水 美如畫
——六盤水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綜述

這裡天高雲淡、空氣清新、涼爽宜人﹔
這裡碧水幽幽、山野披綠、林木茂密﹔
這裡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四季可游﹔
這裡,就是得天獨厚的“清涼世界”、避暑勝地——美麗涼都!
今天,隻要踏上六盤水這片熱土,不僅會被涼爽宜人的氣候所“包裹”,還可以縱情暢游千年牂牁江,探尋古夜郎文化的悠遠神秘﹔探秘世界最大千年古銀杏部落,感悟生命的堅韌頑強﹔遠眺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驚嘆中國雲端上的奇跡……
不僅僅是這些,野玉海、梅花山、月照養生谷、烏蒙大草原、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大洞竹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區在涼都大地交相輝映,讓人目不暇給、流連忘返。
曾幾何時,旅游對六盤水來說是那樣的陌生、那樣的遙遠。
過去,“煤都”是六盤水響當當的“標簽”——烏蒙山麓、江南煤海中的資源型工業城市﹔今天,六盤水的旅游業發展風生水起,涼都人正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和智慧,將旅游打造成涼都另一張閃亮的“名片”。
在深處烏蒙腹地的六盤水發展旅游業,不是憑空臆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六盤水這座老工業城市翻過輝煌歷史,抒寫嶄新篇章必須劃出的一筆:開發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以旅游業為“杠杆”,撬開六盤水的一片新天地。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六盤水的旅游業一路走來一路歌——從無到有、從有變優、從優到精。
2005年,六盤水市有了一個新名字——涼都,這是六盤水市享有得天獨厚的涼爽氣候資源而摘取的“桂冠”:當年,六盤水市憑借年平均氣溫14.5℃,六、七、八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19.7℃,夏季“涼爽、舒適、滋潤、清新”等氣候特點,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
不僅如此,2013年5月,由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等機構評選的“2013中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六盤水市再次上榜。從2005年以來,六盤水市已連續多屆入選“中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另外,還相繼獲得了“中國健康城市”“美麗中國·十大生態文明城市”“全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等榮譽。
獨特的涼爽氣候資源,為六盤水發展旅游業增添了“底氣”。
近年來,六盤水市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六盤水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讓六盤水將目光凝聚在旅游業上。
近年來,六盤水市把旅游業提升到生態文明建設、轉型發展的突出位置進行深度謀劃部署,把培育發展旅游業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努力建設一流的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旅游,已成為六盤水轉型發展的“重頭戲”,在大山深處開花結果、欣欣向榮。
如今在六盤水目光所及群山翠綠、林木蔥蘢,森林覆蓋率達62%。在雄奇峻秀的烏蒙腹地,六盤水市已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格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3月23日至2021年5月底,六盤水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已經連續3年、38個月、1100多天保持100%優良,全省唯一,全國僅6個城市。
另外,六盤水還有完善的醫療機構和城鄉生活配套設施。這裡既是蜚聲中外的避暑之都,也是名副其實的康養勝地。六盤水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至1900米之間,有利於人們心肺功能的提升。
這裡還有廣袤的水面、廣闊的山野,有奇峰絕壁、奇山秀水,是絕佳的亞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已經形成了冬季滑雪、夏季馬拉鬆、山地汽車越野、滑翔傘、自行車、攀岩等“一縣一特、四季四品”系列體育賽事。
同時,六盤水區域文化獨特,遠古文化、夜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綻放著絢麗的人文風採。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水城古鎮、海坪彝族風情小鎮等景區景點是“旅游+文化”理念下打造的一個個精品。
近年來,六盤水抓住“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機遇,以“旅游+”“+旅游”,深入推動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旅游與文化、農業、體育跨界融合發展,不斷拓展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構建豐富的全域旅游產品體系,使六盤水的全域旅游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據統計,自六盤水市2013年成功承辦貴州省第八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以來,旅游年接待人數增長了7.5倍、年旅游收入增長了9倍,年均增幅超過40%。全市9.8萬貧困人口搭上“旅游順風車”,駛入小康“快車道”,奔向美好新生活。
今天的六盤水,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而且形成了“康養勝地·中國涼都”的知名品牌﹔不僅擁有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而且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綜合旅游交通體系。
六盤水是全國少有的縣縣通高鐵的城市,這一“高鐵優勢”,對六盤水發展旅游業注入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以高鐵快速進入,以租車自駕慢游,這一“快進慢游”模式是六盤水旅游出行的上好選擇。
今后,六盤水市將圍繞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研發旅游新產品、探索旅游新模式、構建旅游新業態、創優旅游新環境,進一步擴大城市影響力,提升涼都美譽度,奮力書寫新時代六盤水全域旅游發展新篇章!(孫衛東)
來源:六盤水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