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和諧並進

2021年07月16日08:16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是全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從2007年到2018年,11年時間,貴州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淨山相繼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此外,遵義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在2015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確定、保護、保存、展出世界遺產,並傳予后代,是世界遺產所屬國家的重要責任。探尋世界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之道,傳播世界遺產的科學與自然人文之美,貴州竭盡全力。

保護成效獲肯定

荔波喀斯特是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根據《中國南方喀斯特保護管理規劃》,將遺產地劃為嚴格保護區、遺產展示區、社區協調發展區和緩沖區,為遺產地的完整性保護、發展利用、經營管理與社區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通過持續開展喀斯特生態修復,推進了遺產地綠色高質量發展。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荔波已完成營造林25.16萬畝,石漠化治理37.3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64.84%提高到當前的71.97%。2020年,在6年一輪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自然遺產定期報告(第三輪)中,評估專家對荔波遺產地給予了“訪項世界自然遺產的完整性是無缺憾的”和“世界自然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得以保持”的評價。

保護工作同樣得到高度肯定的,還有貴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遵義海龍屯遺址。

傍山而立、巍峨逶迤的海龍屯坐落在遵義老城以北龍岩山上,至今完整保留著明末廢棄時的格局,是中國西南土司城堡的代表。在這裡,文物保護工作沒有大刀闊斧地進行,多是細微之處的“小修小補”。

“走過銅柱關與鐵柱關之間的古城牆,也許游客根本不會注意到,同一面城牆的兩種色,其實藏著一個精細度堪比繡花的工程。”遵義海龍屯文化遺產管理局局長江繼義介紹,這一段200米的古城牆,修繕工程耗時整年。修補城牆垮塌部分的石料需輾轉三次,才能安放到牆體之中。原有石料的“卸荷歸安”,也是一項精細至極的工作。貴州海龍屯海潮寺修繕項目因在“最小干預現狀、最大化保存歷史信息”方面表現突出,並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護方法,在2019年4月獲評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

遺產保護入人心

赤水丹霞,中國丹霞最大的連片分布區。這裡,“丹山”顏色鮮明熱烈,如西天雲霞般絢爛﹔“碧水、翠林”清新富有生機。

申遺成功后,赤水將每年8月2日確定為“赤水丹霞保護日”,10年來各級財政共撥付1.75億元專項資金用於保護管理,包括在赤水南部復興鎮修建了中國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這是一個集宣傳、游覽、科研、科普、保護、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標志性項目。

“展示中心已列為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丹霞赤水自然遺產管理局遺產管理科副科長楊茗茗介紹,赤水還完成了丹霞遺產進校園一至九年級系列叢書的編寫工作,並納入該市中小學教學課程。

2014年6月,施秉喀斯特因其獨特性、完整性、唯一性,展現了“超乎尋常的自然現象或非同尋常的自然美和美學價值”和“反映了熱帶、亞熱帶地區白雲岩喀斯特演化歷史”,與廣西桂林、重慶金佛山一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捆綁申遺成功。

與貴州其他世界自然遺產地多處於國家自然保護區不同,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及其緩沖區的大部分區域此前並不屬於哪一個自然保護區,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也沒有相應的保護管理機構。申遺成功后迫在眉睫的問題便是“亟須將施秉喀斯特納入法律法規的保護管理軌道”。

起草《保護條例》、聘請專家學者商討論証……2018年,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批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簡稱《保護條例》),由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施行。

保護與發展和諧並進

申遺成功之后,梵淨山已成為貴州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1月至5月,梵淨山景區游客量55.3萬人,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0.6萬人。

“景區旅游人數嚴格控制在日最大承載量的85%,即8700人,分攤到每個小時是1000人以內,游客需在網上提前預約具體的進入景區時間段。”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旅游科副科長雷永強說,要在發展的同時做好保護,就要嚴格控制各時段的游客人數。

堅持旅游發展與生態環境同保護同規劃。早在2014年,江口縣就拆除了梵淨山景區內的賓館和其他附屬設施。近年來,按照“旅游+”發展理念,江口縣在梵淨山腳下的亞木溝、江口雲舍、寨沙等地聚力打造升級版鄉村旅游業態。山上游、山下住,山上吸引力、山下生產力。這是梵淨山發展生態旅游的新路徑。

荔波同樣不斷探索保護與發展和諧並進之路。近年來,荔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相關單位聯合舉辦遺產保護論壇,先后聯合發表了《荔波共識》和《荔波宣言》,取得的兩項成果——“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瑤山非遺文化扶貧”“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網格四機制’旅游管理模式”,將在福州召開的聯合國第44屆遺產大會上作為成功范例展示和推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