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立足“土、特、产” 传承“老、字、号”

——贵州理工学院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01月29日15:5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冬至阳生,天时人事,生机涌动。在湄潭县洗马镇梅子坝村的五倍子种植基地,来自浙江大学和中国林科院的专家正在为农户开展五倍子高效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训,农户边听边学,热情高涨。

“我们合作社通过培育蚜虫来服务种植五倍子的农户,而合作社通过卖蚜虫来壮大经济,农户通过卖五倍子来增加生产收入。”湄潭县洗马镇梅子坝村党支部书记、梅子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权让介绍,“截至目前,梅子坝村已建设500多平方米的蚜虫基地,基地全自动喷灌、监控等数据化智能化设施都是贵州理工学院帮扶我们建设的”。

五倍子传统产区生态恢复现场技术培训。

五倍子传统产区生态恢复现场技术培训。

“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贵州理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选优派强轮换驻村干部、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组织保障接续助力乡村振兴。”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向东说。

顶层设计 高位推动

贵州理工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校党委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为推动全校乡村振兴工作的专门组织,在抓学习、抓调研、抓落实方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张开智介绍,“我们建立健全校党委委员联系驻村干部、科研秘书兼任乡村振兴联络员等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成立以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19次、组织调研15次。”

2023年这一年,为做好防返贫户的精准监测,驻村干部走村串户,冲锋在前,倾情付出。“一户一档”“四项收入”算得清楚、讲得明白,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校党委班子听取驻村工作汇报。

校党委班子听取驻村工作汇报。

聚焦要素 发挥优势

念好“土”字诀,基于一方水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应空间区域特征、立足村庄特色,为黔南州、黔东南州、安顺市以及西藏那曲地区等地的60余个村庄开展实用性规划编制。土木工程学院承接省内多地的农村危房排查、自建房安全鉴定工作,已在全省累计开展10000余栋(户)自建房安全排查与100栋(户)建筑安全鉴定评估工作,出版专著《侗族建筑形式与功能》,为侗族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汇集了详实资料。人文素质中心组建16支队伍在贵州黔东南榕江县、六盘水市水城区、遵义市湄潭县等地的农村基层组织、少数民族村寨、“村超”现场等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万人推普活动,行程约4200公里,惠及10万余人。通过规划编制、建筑安全评估和推普活动等项目实施,各地乡村特色文化被深深挖掘,村志、村史馆、村文物、特色民居、节庆日等文化载体被重新构筑,成为乡土新景,反映了厚重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打好“特”字牌,突出地域特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学校选派的9名驻村书记与队员中,5名驻村书记所在村都是以茶为主导产业,立足当地产业实际,驻村书记围绕“欧标茶园建设”“茶园统防统治”“茶叶品牌设计”“茶叶电商直播”等开展产业振兴工作,推出了以“高原牌、生态牌、绿色牌、健康牌”为理念的生态有机茶产品,进入校农结合超市和图书馆休闲区,销售额近5万元。驻村干部带着科研课题《贵州省五倍子传统产区生态恢复示范基地建设》到梅子坝村实施,截至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95000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完成了项目种虫基地基础建设,配套的全过程智能化监控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开始苔藓养殖。通过该项目实施,为湄潭县新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茶山全景。

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茶山全景。

湄潭县洗马镇梅子坝村五倍子蚜虫种植基地。

湄潭县洗马镇梅子坝村五倍子蚜虫种植基地。

唱好“产”字歌,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学校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组织8位科技特派教师深入基层,帮扶企业/合作社5家,指导本地企业申报的反季节羊肚菌优质品种选育栽培、威宁火腿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及质量追溯体系研究等2个项目获批2023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金额近100万元。开展现场和线上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累计74次、培训66人次,开展3个羊肚菌新品种及1个新技术示范推广。机械工程学院在前期小型山地多功能水稻收还一体机(第一代)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第二代样机研制工作,获贵州省科技厅“贵州梯田水稻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榜单研究项目立项,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推广应用服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设计的定制设备,为30户农户处理农厕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外排标准且美化庭院,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运用“老”经验,用好人才资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学校持续用好“校农结合”“学生资助”“帮扶就业”“期刊宣传”等好经验、好做法。2023年,在“832”农产品采购平台采购金额91.4万元,超额采购40%,较去年增长34.8%;科技园公司常态化销售贵州农特产品,面向师生设立农产品销售点,销售农产品40余万元。全年给学生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减免补助金7548余万元,惠及45237人次;为1913名2024届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困难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近90%。利用主管期刊《贵州农机化》优势资源,与湄潭县委宣传部合作,从2023年第三期起,每期用封二和封三整版,宣传报道湄潭县“乡村振兴”亮点工作,取得较好反响。驻村干部注重发挥新农人、新乡贤、新青年、新“网红”的“新四军”,以及所在地“土专家”“田秀才”和学校教师等人才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深化联农带农、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电商直播等工作,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字”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助力乡村治理提升。学校重视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将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运行的“小”窗口作为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大”动力。校党委班子带头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2023年,校领导听取4次驻村干部工作汇报,主要领导调研指导2次、分管领导调研指导5次、其他班子成员调研指导1次驻村工作。出台《贵州理工学院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及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与权利保障,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上给予政策支持,保障驻村工作。完成10个贵州理工学院乡村振兴软科学项目验收,在贵州农村闲散土地盘活、红色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赋能,提出可行路径措施,为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校党委书记苏向东慰问观音阁村困难户。

校党委书记苏向东慰问观音阁村困难户。

听从“号”指挥,强化党的领导,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学校党委强化领导,引导驻村干部按照“七个摸清”的要求深入开展调研,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认真开展“一宣六帮”工作。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制度优势和党建势能,帮助村支“两委”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实现党组织体系向基层全面延伸和有效覆盖。参与编写《以“美的教育”实现贵州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报告和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理想教育基地建设,获牵头单位发来的感谢信认可。助力推进驻村书记完成本村2023年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考核“两好两上升”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新型党建人才建设,着重培养懂“三农”工作、有“三农”情怀的中青年党员,筑牢乡村振兴的党建根基,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回看2023年这一年,为助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建设,贵州理工学院全校上下“一盘棋”,万千初心凝聚成力,每一项工作背后都浸润着艰辛,取得了一些成绩,探索了一些路子。

“下一步,贵州理工学院将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鼓励各二级单位找准‘切入点’,在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中寻找与农业农村的‘结合点’,不断积累成果,打造学校特色,深化探索具有理工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续写‘大地论文’新篇章。努力实践、带动广大农户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贵州理工学院院长潘良明说。(图/文 贵州理工学院)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