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坚持“生态立市” 书写“绿色答卷”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不断向好。2023年,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案在一组组数据里:2023年,贵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4%,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2,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2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6.43%……
答案在市民的切身感受里:小区越来越干净,公园越来越美丽,山清水秀的地方越来越多……
建设生态城市 书写绿色新篇
2023年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授牌表彰,贵阳市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这是用于表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市县的一项最高荣誉,贵阳是贵州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地级市,也是全国第三个获得该荣誉的省会城市。
这张国家级生态文明名片的背后,是贵阳市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贵阳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改突出问题,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贵阳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努力与坚持下,清镇市作为区县单元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明河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白云区和开阳县禾丰乡青龙河流域分别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命名。
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每个人都是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底”,被贵阳人格外珍惜。
过去一年,贵阳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先后举办贵阳市生物多样性展、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等展会,开展了12场生态文明主题讲堂,联合高校、媒体组织近千名志愿者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这些年,城里的公园越来越多,能逛的地方增加不少。”作为徒步爱好者,市民罗秀说。
“依山傍水风景绝佳,空气里感觉都是绿植的味道。”去年端午假期,市民杜思凯一家选择到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景区游玩,一家人刚下车,就对这里的生态美景赞不绝口。
……
贵阳将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计划截至“十四五”末,10个区(市、县)至少成功创建一个国家级或者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深化生态治理 拥抱绿水青山
环境事关民生,好生态是幸福之基。
近日,充满时尚感和科技感的“老街”太平路即将开街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让广大市民期待的,不仅是现代化的街道,还有那条带着儿时回忆的贯城河。
过去,贯城河畔是繁华的商业区,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不断增加,贯城河不断被挤占,水体一度污染严重,径流量越来越小。
为让贯城河重新焕发活力,云岩区决定对太平路进行改造,将其打造为一条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商业街,于2023年3月启动了总投资4.98亿元的太平路改造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其中,包括149米贯城河“揭盖复涌”工程。
贯城河和太平路的相辅相成,是贵阳市注重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诠释。
2023年,贵阳系统谋划、科学实施、分步推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赢”转向“深入打好”,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处理、“三磷”污染治理等,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攻坚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提升——
完成全市56家“三磷”企业生态环境问题排查,督促存在问题的51家企业开展整改,已完成整改25家。
全面完成80个村省级农村环境整治任务、80个村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以及71个村市级农村“治水”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南明河治理创新实践在全国22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获评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
……
2024年,贵阳市将力争实现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7个100%”,推动对生态环境的更高水平保护。
做好生态保护 筑牢生态屏障
红隼、白骨顶鸡……近年来,这些活动在贵阳的野生动物纷纷“出圈”,备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植物类199科、716属、1630种,其中,濒危种有云贵水韭1种,保护种有水杉、罗汉松、鹅掌楸等10种。动物类141科、250属、741种,其中,鸟类物种数量接近全国已知物种的20%……这是贵阳市多年来驰而不息开展生态保护取得的累累硕果。
2023年,贵阳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损坏赔偿、持续推进“绿盾”行动等,在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行——
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审批项目354个,完成环评登记备案项目1817个,核发排污许可证648张,办理辐射安全许可313张。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万人次,检查企业9072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82件,决定罚款金额665.867万元,严厉打击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一项项举措,为贵阳生态环境护航,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绿色经济 培育发展动能
自动化率达95%,平均1秒产出一个电芯、2.5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2023年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正式投产。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的投产,是贵阳贵安发展绿色经济,为“强省会”注入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贵阳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统筹好发展与生态、发展与安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农业助振兴。仅2023年上半年,贵阳就开展47个标准化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建成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生态化蔬菜基地15万亩。
绿色工业强发展。2023年上半年,贵阳新能源汽车、磷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等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七大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9.4%。
……
绿水青山,不仅成为展示“爽爽贵阳”的名片,更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贵阳绿色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今年,贵阳将继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展望未来,坚持“生态立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贵阳的生态文明底色将更加鲜亮厚重。(张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