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家乡腊味加工忙 舌尖产业促振兴
近日,笔者来到沿河自治县甘溪镇里户村腊肉加工厂,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分割猪肉、调制配料,灌装香肠,烤房里烟雾缭绕,整整齐齐挂满了一块块腊肉、一串串香肠正在烘烤,厂房里,各种腊肉、腊猪脚、腊香肠等腊制品正在熏制,赶制春节前的销售订单。
据了解,该加工厂建设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建设,总投资353万元,建成后甘溪镇积极吸引乡贤人才,引进沿河强村富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约150万元进行运营发展,按照资金“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带动群众增收、吸纳劳动力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覆盖里户村脱贫户、监测户共165户754人。
“我返乡创业,经营这家腊肉加工厂,通过创业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增收。”甘溪镇腊肉加工厂总经理周其茂说。
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加工厂原材料的来源通过就近收购群众家中喂养的生猪,既解决了群众销路难的问题,也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工厂每天需要固定工人8人,旺季的时候可达到15人左右,务工增加了群众收入,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叠加,实现群众与企业的双赢,带富能力日益增强。
加工好的腊肉、腊肠。
“我们家的猪养大了就卖给腊肉加工厂,每年都是卖给他们,销路从来不愁。”甘溪镇阳春村村民杨小念说。
优质的产品离不开对标准的严格要求。从最初的原材料选取、分割、腌制到对烟熏肉制品时间、火候的掌控要求务必精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其中烟熏烘烤燃料使用青岗柴、柚子皮、花椒丫等天然材料,严格按照传统的熏制工艺,突出产品生态特色,增加肉的“腊”味。
“我们所有的腊制品肉源来自当地老百姓的生态猪,经过屠宰场检疫合格,到我们加工厂进行精细化分割,分割完后,用秘方配料腌制7至10天才上炕,然后再用青岗柴、柏树枝、花椒叶熏炕20天以上,才达到出炕标准。”甘溪镇腊肉加工厂生产总监田志华说。
近年来,甘溪镇积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深入探索、科学统筹谋划,坚持在资产盘活、产业谋划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合自身区域资源优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农产品深加工的新路子,探索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打开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格局,集体经济发展呈现新业态。
“近年来我镇立足全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规划和全镇‘一机两翼’产业发展布局,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乡贤回家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探索深化‘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以镇集体经济公司为载体,推动构建多元一体集体经济发展体系。”甘溪镇党委副书记、提名镇长候选人杨胜金说。(图/文 杨洪、薛周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