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司法局“三招”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设进程中带有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余庆县司法局切实履行县普法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责和司法行政机关法治宣传教育职能,多管齐下、三招并用,拓展、延伸做深做实“送法进校园”工作,续写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篇章。
关键一招:牵住“牛鼻子”,在“联”字下功夫。
在工作中,余庆县司法局牢牢抓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的“牛鼻子”,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部门执法普法横向协作制度、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大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部门、在基层、在学校落地落实,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联动”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和“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法治教育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目标“共同体”,努力实现全县中小学法治校园联创、法治环境联治、法治宣传联合、问题学生联管、困难学生联帮,初步形成了纵向联通、横向融合、力量聚集、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核心一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在“会”字上下功夫。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余庆县司法局追根溯源,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法治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让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法治教育质效不高等突出问题。一是加强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在全县政法系统干警中选强配齐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同时,通过开展“上好法治第一课”“优秀法治课件评选”“法治讲座示范宣讲”“普法宣传教育教法研讨”“法治副校长集中培训”等系列活动,着力解决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座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会”上法治课,达到“宣讲一次、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二是丰富教师的法律知识。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学生路上的引路人,县司法局协同教育主管部门强力推进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主题的“零事故”法治校园创建,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到校实地开展以“与法同行·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以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讲座,建立教师队伍“线上”学法考核制度,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学法、用法,提升法律素养,着力解决教师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治教育学科渗透“不能”的问题。三是提升学生家长的法治育人能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公益服务队,走村串巷、进寨入户,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处罚法、禁毒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宣传,配合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培养学生家庭“法律明白人”;借助家长学校现有阵地,试点创办“家长法治学校”,开展家长集中法治培训,延伸法治宣传到家庭,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成为知法、守法、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和监护人,着力解决部分家长“只生不教、教而不懂”的问题,补齐家庭法治教育缺失短板。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县司法局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职员工普法培训1000人次,法治副校长培训140人次、学生家长法治讲座21场次2300余人,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近1000人。
创新一招:搭建法治教育新平台,在“实”字上下功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初,余庆县司法局党组为了全面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从法治余庆建设的新要求、丰富发展“枫桥式”余庆经验的新尝试、协同法治育人的新需要等三个“维度”出发,集合17位司法行政系统临近退休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老同志,组建“常青工作室”。
“常青工作室”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全体老同志发挥专业优势、经验优势,按照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修身讲风格,带头履职讲成效,带头团结讲和谐,带头自律讲廉洁“五带五讲”要求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活动“三个一”的运行机制,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实施了“春风送法暖人心”“法治春风润三月”“薪火相传·逐梦青春”“情暖童心·相伴童行”“阳光矫正·助力新生”“法治惠民·情暖人间”“与法同行·守护未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据统计:近一年来,常青工作室结对帮扶脱贫户38户、结对帮带单位年轻干部13人、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20余件40余人、协助化解纠纷89件次、面对面开展问题青少年法治教育转化10余人次、爱心捐款捐物计6000余元,走访慰问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在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共计40余人、开展送法活动38场次,受教学生达万人次以上。(孙跃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