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新屯: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新屯街道新屯村坐落于望谟县的东北角,全村共811户3340人,布依族群众占99%,是望谟县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布依文化浓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新屯村围绕“民族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新屯村全貌。
秋日里的新屯,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凉意,在新屯村书画室门前,新屯街道中心小学教师黄娟娟利用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带着孩子们了解学习新屯村组织编辑出版的诗词作品,加深他们对当地诗词作品理解的同时,也传承和发扬好乡村优秀文化,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
学生利用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了解学习新屯村组织编辑出版的诗词作品。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好了,就需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播,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自身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望谟县新屯街道中心小学教师黄娟娟说,诗词是中华文化历经岁月洗礼的智慧凝结,蕴含着人们对语言文字最深刻、最纯粹的感悟。
村民农闲之余到村书画室写诗。
“学习诗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增加对历史的了解,推动我们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了解我们新屯村的本土文化。”望谟县新屯街道中心小学学生柳思梦和陆龙伊纷纷表示。
近年来,新屯村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乡村旅游,搭建农文旅融合平台,积极打造布依族民俗体验村落,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让新屯村不但留住了民族文化,吸引了游客,还鼓足了农民腰包。目前,新屯村已成为该县域内的“网红打卡地”,牵引拉动周边15个村发展乡村民俗游。
村民观看本村诗词作品。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我们新屯村开发成旅游区后,我就回来开专门销售民族服装的店铺,生意蛮好的,基本上都是量身定做,外面来旅游的人看到觉得好看也让我做,做好后我就邮寄过去。”村民王建苹说起了她回乡后的创业情况。
“外面修得有凉亭、景观台、人行步道等,老百姓的购买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基本实现我们的‘六个一’目标,就是以户为单位,拥有一栋民族风情楼,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每户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每户拥有一辆机动车,每户加入一个产业基地,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科技知识。”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委会副主任韦荣说,新屯村现在村庄变景区,大家越过越舒心。
簸箕文化街一角。
新屯村还加大对道路硬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新屯村每家每户都有高楼,电通、水通、路也通,街道都是搞硬化的,走哪点都很方便,晚上有路灯到处明亮,出门玩也不用打手电筒了,下起雨来裤脚也不沾泥巴,生长在这个社会太幸福了。”80多岁高龄的村民卢先勤说,希望自己能够更长寿,继续见证村里面的发展。
布依风格民居。
同时,新屯村利用全县首个3A级景区机遇,着力打造集生态度假、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度假区,将民族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了诗词之街、醉歌亭、簸箕文化街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切实的文化获得感。
“我们新屯的诗词文化氛围很浓厚,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也很喜欢这些文化,今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我的报考意愿是家乡的工作岗位,我也想为家乡服务,在学习之余我就会过来看看书,看看诗词,对我的文字功底有很大的提升。”近期在家备考的罗幽兰如是说。
节庆下的新屯村。
“每天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节假日的时候,我们穿上民族服装上台表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新屯游玩,让大家感受当地的民族文化。”正在醉歌亭进行舞蹈排练的村民班启云满脸笑容地说。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党建的引领下,新屯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
新屯村大门。
“我们正在申报4A级旅游景区,在打造过程中,首先就是提升我们的基础设施改造,即将要修建一个民俗体育公园,目的就是下一步在整个望谟县,甚至是整个黔西南州的所有的民俗活动都能够拿到我们望谟县来举办;其次是放大我们的布依族元素,开创一些民俗商品,如五色花米饭、簸箕饭等,并通过布依说唱、八音坐唱等节目展示,吸引外面的游客。”望谟县新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民欢说,在增加群众的收入的同时,也要增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现在的新屯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幸福生活润心田,处处凸显着生态、绿色、整洁、安静的田园特色,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文/图 王艳、王封游、郭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