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出山记 | 跨山越海奔“黔”程
从荒山石山到绿水青山,从“穷沟沟”到“金窝窝”,从山间野果到助农增收的“金钱果”,“独黔中有之,移于他境则不生”的刺梨从无人问津到完美变身,刺梨原汁、刺梨精酿、刺梨袋泡茶、刺梨压片糖果、刺梨泡腾片等跨界上线“圈粉”,飞进千家万户,甚至成为泰国皇室御用产品。因多方合力促黔货山珍走出“大山”,不断发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品牌和产品,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成熟的刺梨。黄梅梅摄
内外驱动双加强,融合发展动力足
——科技推动发展,市场检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攻坚克难加强科技赋能,建设高素质科技研发队伍,加强新品研发,推动“山里货”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高效益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5G智慧工厂、创新性开展刺梨种子航天育种、研发微浓缩技术解决有效保留刺梨的活性营养问题……内驱外驱双加强,黔货出山农特产品融合了传统工艺、科技赋能和现代市场需求,实现了传承、创新和发扬,使得黔货出山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面向市场、洞察市场,以市场倒逼生产、研发突破,做强品牌。
——通力协作齐攻坚,深耕研发创佳品
火出圈的“村BA”“村超”成为了当地凝聚人心、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平台;续写“山海情”东西部双向发力打通黔货出山“最后一公里”;跨境电商助力“黔货出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积极协办并参加产教融合助推贵州产业发展“引进来”“走出去”、谋划“校政企园”合作“黔货出海”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传统赛事、东西部合作、电商加盟、学校助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等等无不为黔货出山出海做足准备、搭好平台,全省企业应持开放共享互利互赢的态度,聚合资源深耕研发、选准赛道错位发展,将黔货出山系列产品做精做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积极协办并参加产教融合助推贵州产业发展。黔南师院供图
绿色健康生态美,高质量发展道路优
——强品牌,“贵”字号跨山越海闯市场
茶农们挥汗如雨,秉持“好茶从一棵苗开始”的初心,打造“世界抹茶超级工厂”,打造款款好茶、创造黔茶系列新品种,贵州井茶新茶饮、梵净翠峰茶、小叶苦丁茶、茶黄金、洗发露等产品成为市场新宠;“贵州辣椒”又香又辣,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铜仁市 “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品牌,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码”;百亿级“贵天麻”全产业链如火如荼……贵州在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聚焦聚力品种、品质、品牌,提高加工转化率,潜心一业、日夜磨剑,做精做活“土特产”文章。
——重生态,秉持初心回归自然
在贵州,有这样一群养蜂人,为酿出健康、天然好蜜,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乏味的生活,致力将大山深处的这份馈赠分享给更多的人:打开蜂箱、观察蜜蜂状态、倒水、清扫卫生,当蜂蜡足够多时,还需将蜂蜡放置在专用的蜂桶中,摇动自制把手把蜂蜜提取出来……“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纬度低、海拔高、多云雾、无污染,本土茶更是因为纯天然无污染、茶味香、入口醇等品质备受赞赏,茶叶自然而然成为了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省内的种植规模庞大。黔货因其健康、绿色、有机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习水县三岔河丹霞谷风景区岩蜂蜜基地。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念好“山”字经,助力乡村振兴
黔货出山农特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通过电商直播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自然风光、文化旅游等行销全国,被忽略埋没的好山好水好东西不断地被挖掘发现;习水县三代养蜂人的传承与坚守,为了让习水的小蜂蜜走向更大的市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养殖技术学习,并通过免费送技术、低价售卖蜂种、保障销售等措施,将蜜蜂养殖辐射到了土城、良村、仙源等地,林下养蜂人已超500户,年收益约2000万元;一名采茶工说起自己的感受:“我家就是本地的,很高兴茶叶产业能发展到我们这里。一天摘七八个小时,可以挣一百四五十块钱,够家里日常的开销,平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周围农民就业增收,顾家工作两不误,让百姓在家门口卖特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农人”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黔山贵水,藏秀于世;风物万千,文化独特。聚黔地之珍,感黔货之魅力,品大自然的馈赠。强科技,观市场,造品牌,重生态,兴发展……贵州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足“土特产”文章,扩大黔货“朋友圈”,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