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一二三”工作法扮靓城乡环境 提升群众宜居“颜值”

今年以来,开阳县在垃圾分类方式上创新、形式和引领处发力,引导村民群众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引领者和实践者。采取“一二三”工作法扮靓城乡环境,提升群众宜居“颜值”。
聚焦一个目标,统筹抓实城乡垃圾分类
坚持以发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按照“动员全覆盖、宣传全铺开、人人全参与”的工作思路,将按照时间节点,统筹协调全县各类宣传资源和平台载体,精心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十个起来”宣传活动,确保到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入户宣传覆盖率100%。
整合两支队伍,打造垃圾分类特色品牌
在用好前期组建的172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基础上,持续开展“相约星期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重点打造“一老一少”“一红一绿”志愿服务品牌。
用好“一老一少”宣教队。充分发挥“夕阳红志愿者协会队”老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组建“垃圾分类劝导团”,深入街头巷尾,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突出学校和社区两大工作主阵地,发挥中小学生、青年社会组织、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青年力量作用,带动学生、家庭、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共宣传103场次。
用好“一红一绿”督导队。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以红色马甲为标志,重在“引导”,协助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和宣教工作,推动小区垃圾分类自治。由垃圾分类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以绿色马甲为标志,重在“督查”,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目前,共开展督查38场次。
抓实三个结合,凝聚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动态是利用好全县广场、公园、主次干道大屏、LED电子显示屏、出租车LED屏、楼宇电视、156个大小喇叭、应急广播等载体,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音频、视频滚播力度;静态是在县城主次干道、商业大街悬挂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以社区为单位,在小区、楼栋、背街小巷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景观带、墙体喷绘等,同时,联合团县委、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一箱一景一主题”的原则,在去年磷都大道示范街打造基础上,持续开展开州大道、环城北路等主次干道垃圾分类绘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城市“微景观”。截至目前,共利用20块LED大屏、238块LED电子显示屏、440个出租车LED屏、400余块楼宇电视进行播放。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运用图文、短视频、微视频等推出反映生活垃圾分类“十项行动”典型经验、亮点特色的动态消息和典型报道,持续用好“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专栏,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知识普及等科普信息,开通生活垃圾分类意见建议征集、线索举报等群众反馈渠道,充分察民情、聚民意、集民智,优化垃圾分类工作质量;线下以五月生活垃圾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通过送文化、送电影下乡等平台,组织编排具有开阳特色的舞蹈、小品、快板、摄影、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联户长、楼栋长等群体,深入楼栋小区开展入户宣传;统筹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商超(商户)、进景区、进餐饮企业“七进”宣传活动,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目前,共研讨交流、文体活动、知识竞赛86场次。
“监督”与“曝光”相结合。组建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三八红旗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新乡贤等公众人物代表,各相关行业代表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媒体人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文明共建巡访团”,当好垃圾分类工作“监督员”“宣传员”和“联络员”,更好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动员、舆论监督和跟踪问效作用,持续加强媒体舆论和社会群众监督,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小区、场所以及各单位办公场所进行监督。对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投放的群众,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单位职工,定期在县级“融媒问政”平台和LED大屏曝光或通报。(杨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