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玉屏视窗

贵州玉屏:山坳坳里的“牛专家”

2023年09月19日16:48 |
小字号

从玉屏侗族自治县201省道进入田坪镇五里桥村后,一路打探“牛专家”杨长根养殖场具体位置,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终于找到玉屏嘉诚养殖场。

“现在正好是下午喂食时间,今天下雨不方便割牧草,我就给牛喂点玉米秸秆。”“牛专家”杨长根一边介绍,一边带笔者参观他的养殖场。

杨长根虽仅有一只手,但干起活来却很麻溜。只见他一边推斗车,一边往槽内倒秸秆,不一会,一大桶秸秆就喂完了。

杨长根正在给牛喂秸秆。

杨长根正在给牛喂秸秆。

“现在我这里还有31头牛,今年卖出去了16头。目前主要是养殖母牛,经过培育繁殖小牛,这样能降低不少养殖成本。”杨长根介绍,养殖场约有50亩地,在养殖场周围的空地上,他与妻子还种了牧草,割起来也方便。

刚喂完秸秆,杨长根又开始准备喂牛的饲料。“这一桶差不多有400斤,一餐要喂两桶。”杨长根说,给牛喂的饲料主要以高粱酒糟、玉米为主,然后加入食用盐、苏打粉等搅拌均匀。

“加入食用盐和苏打粉可以消毒,同时还可以让牛长得更好。”杨长根说。

凭借养牛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是30多年前的杨长根想都不敢想的。

1989年,杨长根刚成家两年,老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一场意外,夺走了他半条手臂。外出务工没有人愿意聘用他,几经辗转后他选择回家务农,农闲时节他整日无所事事,左邻右舍觉得他游手好闲,对他避而远之。

看着微薄的收入和年幼的孩子,杨长根陷入深思。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先后在家里养殖了鸭和猪。但由于缺乏经验,养殖并没有成功,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总结失败后重新出发。

2003年,杨长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始养牛。刚开始养牛的时候,杨长根的养殖场占地20亩,养了10多头牛,取得了一些收益,杨长根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

2015年,玉屏残联了解到杨长根养牛的事情后,先后多次到其养牛的地点查看,邀请他参加养殖培训,并为其提供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

养殖场一角。

养殖场一角。

同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杨长根争取到了30万元的创业贷款,加上家里的全部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的10多万元,全部被杨长根用来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新基地建好后,杨长根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养殖,从原来养殖的20多头牛,一下子增加到了51头,杨长根夫妻俩一心扑在养殖场里,生怕牛吃少了长不大。

但这也埋下了隐患。一天早上,杨长根来到牛舍时,看到有差不多10头牛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急坏了,赶紧请来兽医努力抢救,但牛还是死了。杨长根因此亏损了10多万元。

杨长根十分后悔,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发生,他积极参加养殖培训、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养殖技术,在兽医店买来常用药、预防药、针管针头等以备不时之需。

2019年,杨长根养殖的70多头牛赶上了较好的市场行情,挣到了不少钱,他把借亲戚朋友的钱和贷款全部还清。通过一遍一遍摸索,杨长根渐渐已成了五里桥的“牛专家”,养牛路也越走越顺,自家弟弟杨长田也跟着一起加入到了养牛行列。

如今,杨长根家里建了新房、买了车,儿子女儿也成了家,看着牛舍里健康的牛群,杨长根十分满足。“很庆幸当初自己抓住了发展机遇,现在家里生活压力小点了,我也不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继续努力做好当下的事就可以了。”(图/文 郭秋月、姚雪)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