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党建领航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近年来,福泉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日前,笔者在福泉市牛场镇水源坝区看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移栽番茄苗,翠绿的嫩苗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场忙而有序。
家住水源村杨家屯组的村民薛三妹,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小番茄种植基地里务工。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不仅让她的腰包鼓了起来,还能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
水源村村民薛三妹说:“我从去年就在这里务工,一直到今年,一天做8个小时至9个小时,一天有100块钱的收入。”
为有效助力群众增收,水源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动群众、整合资源、服务成员、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按照“全民参与、入股自愿、照顾小户”的原则,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产业种植、基地务工。
水源村党总支副书记邱金峰说:“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水源村采取‘企社联营’模式,集中开展劳务输出,同时还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精品果蔬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我们还要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在坝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宽经营渠道。”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水源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自身建设也逐步规范化、创新化。2022年从广西来到水源村带领群众发展小番茄产业的种植大户邓增华,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种植大户邓增华说:“在当地政府还有村委的支持下,我们的用工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工作步骤都是提前进行的,这段时间我们每天的用工人数大约是30个人,都是前一天就已经提前到位,到我们小番茄上市的时候会迎来一个用工高峰期,每天的用工量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牛场镇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全镇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将集体资产按股份平均量化到成员,规范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构建“1+5+3+N”的管理模式,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依法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实现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全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牛场镇党委副书记汪奉华说:“在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行‘三清单两流程一机制’后,17家市直部门将资产、项目、政策经营权下放村级,村级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充实,集体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我镇16个涉农村(居)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64.27万元,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福泉市始终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省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42个,落实中央和省级资金2580万元投入26个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积极探索推进“产权运营型”“资产经营型”“生产加工型”“农旅融合型”“综合服务型”5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逐步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逐渐从传统型、单一型向企业化、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2022年,全市73个涉农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4048.7万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体化市场化运营覆盖率达100%。(福泉市人民政府网 杨寒、龙文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