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优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助力水城区“养业宝地”建设

近年来,水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聚焦“康养水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提升服务体验为导向,以提升“贵人服务”政务服务影响力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助力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养业宝地”。
强力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工作。2021年9月,水城区作为全省32个“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试点之一,率先以“自然人+法人”“咨询+投诉”的“2+2”模式设置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不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办件数量激增,对比改革前后的办件量数据,由7719件增长到13142件,办件量增加70%;二是群众等候时长锐减,从平均等候时间24.39分钟降低至1.36分钟,平均等待时长降低80.65%;三是群众满意度提升,在195181次群众评价中,满意度达99.99%。四是进驻综合性实体大厅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一窗通办”,综合受理比例达100%。
持续抓好“一网通办”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减材料”“减时限”工作 。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或网络核验的材料”“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库调取的证照”“能够通过告知承诺方式解决的材料”4 类材料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当前,大厅共汇聚1185236个证照,电子证照与事项材料关联994项,共享调用证照次数达4687次,梳理一证通办事项299项,标准化事项在省级基础上材料再缩减 53 项,时限再压缩79.27%。二是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和电子印章应用。积极与各进驻部门协调对接,持续稳步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和电子印章应用工作,做到“应归尽归”。今年以来,电子印章使用率达 81.2%,电子证照调用 900 余次。三是探索自助办理新模式。在辖区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7 个“7×24 小时政务服务站”,群众可根据需要在服务站内自助办理事项申报、代开发票、交通违法处理、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打印、不动产查询打印等业务。四是试点开展 “视频办”工作。根据试点改革要求积极打造“云上坐席”在线视频办理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点对点咨询导办、手把手在线辅办、面对面专属快办和心连心暖心帮办等一系列特色服务。目前,共梳理上线各类主题“视频办”政务服务事项86项,开设7个“贵人视频办”专窗。五是持续推进“全程网办”。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借助“贵人服务”小程序、“多彩宝”政务APP、邮政速递等多种渠道,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群众零跑腿”,切实推进更多事项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当前,全程网办率已达80%。
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异地办”。一是“跨省办”朋友圈不断拓展。与浙江金东、浙江嵊州、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宣威、福建泉州、广东火炬开发区、重庆忠县、湖南娄底冷水江签署跨省通办协议,同时加盟“云上办”“跨省通办”联盟,共签约协议9份,制作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小册子,累计共办理跨省通办办件8000余件。二是“全省通办”工作持续推进。积极开展“全省通办”事项关联及事项办事指南模版编制工作,通过抖音、微信、群众座谈、入企宣讲等多种形式不断宣传全省通办改革工作,累计办理全省通办办件20万余件。三是“异地办”向乡村延伸。全区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均设置了通办窗口,明确了专职通办人员,通过安装摄像头、耳麦及高拍仪等设备,开通了区、乡、村三级视频通讯,实现“通办”全过程记录、点对点视频对话、视频核验等视频协助功能,梳理了“就业登记证办理 ”等22个乡村两级办理频率高、需求量大的“区域通办”事项,让乡村办事群众享受均等化服务。
大力推进“五办”向乡村延伸。一是在乡村两级设立“异地办”窗口,明确通办人员,安装通办设备,目前已累计办理异地办件10000余件;二是关联包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在内的77种证照,实现一键共享,以数据互认共享达成群众减材料、减跑动次数。三是选取以朵街道以朵社区为“智慧社区”工作试点,梳理证明类事项模板项,实现证明类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开具,全程留痕。四是选取以朵街道及以朵社区、海坪街道及索玛社区、蟠龙镇为“一窗通办”工作试点,梳理“综合服务”事项共计40余项。
“双找”工作见成效。积极组织开展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录入、信息审核、人员培训、窗口承接、宣传推广等工作。目前,领取录入惠企政策事项130项,组织开展惠企政策系统操作集中培训3次,设置惠企政策线下申报窗口4个。同时,不断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在大厅显著位置摆放易拉杆、宣传折页、惠企政策摘编口袋书等宣传资料,指导企业扫码下载贵商易APP,查看惠企政策事项、进行政策查找和在线申报,召开入企座谈会,实行惠企政策送上门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