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望谟县卡法村:红色基因引领振兴路

2023年02月24日17:07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蜿蜒的柏油路伸向大山深处,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村寨门口,“红色卡法”四个醒目大字跃入眼帘。转过山坳,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个个庭院干净整洁,一幅环境优美、独具民族特色的山寨画卷展现在面前。

“欢迎到我们红色民族村寨做客!”

“请来家里坐!喝一口香喷喷的本地纯手工茶。”

“尝尝我家的腊肉香肠,好吃得很!”

身着民族服装的主人热情好客。

1、卡法村 。 陈湘飚摄.jpg

卡法村。

卡法村位于望谟县麻山镇的南面,全村228户1284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等,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布依族、苗族占总人口的85%以上。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一支连队进驻卡法村,在这里生活、战斗8年,成立了贵州省第一个军队党支部——中共卡法连队支部。卡法村2018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评为贵州省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

“我刚到卡法村时,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时期。4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村里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就要返回原单位了,还真有些舍不得!”驻村第一书记张仕平无限感慨地说。

“我们盘活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卡法连队‘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事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把革命信仰的力量不断传递下去。”来自黔西南州民宗委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宋锐动情地说。

2、讲解红色故事。  陈湘飚摄.jpg

讲解红色故事。 

2021年3月,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卡法村建立党支部结对帮扶,并派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结合卡法村实际,确定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同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让红色资源不断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能。

卡法村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用好红色资源,对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推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乡村观光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研培、红色文创、红色乡村建设,编制红色教育系列教材,编排红色情景剧《卡法连队》,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已接待省、州、县118个单位3000余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举办培训班19期。慕名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络绎不绝,兴旺的人气拉动了消费,红色文化产业初见成效,卡法村的名声越来越响。

3、卡法连队陈列馆。  陈湘飚摄.jpg

卡法连队陈列馆。 

“感谢党的好政策,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又帮助我们进行民族特色村寨的打造。如今我们的村寨漂亮了,环境干净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陆昌远高兴地说,“我经营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土特产有销路,信心更足了!”

“我们村有林地19428亩,耕地5394亩。种植有杉树2671亩,油茶1611亩,甜楠竹200亩,蜂糖李500亩;养殖有黄牛451头,黑山羊733只。”“90后”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陆海浪是红军后代,他激动地说,“我们卡法村各民族群众永远不忘党的恩情,继承先辈的遗志,传承红色血脉,保持革命传统,听党话、跟党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让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4、卡法村民居。 陈湘飚摄.jpg

卡法村民居。 

卡法村村支“两委”班子用红色文化加强基层堡垒阵地,坚定干部思想,不断壮大乡村治理的红色力量。带领全村各族群众抢抓发展机遇,建设产业路22公里,安装路灯190盏,推动“厕所革命”修建厕所78个,建红军文化广场1个,实现水、电、路、讯、庭院硬化全覆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目前村里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户均就业2人以上。2022年实现人均收入10280元,118户539人稳定脱贫,村集体固定资产600余万元,村级集体积累28.7万元。2021年11月获评国家AAA级景区、贵州省森林村寨;2022年3月获得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2022年9月被命名为“黔西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2年9月,被贵州省直属机关工委授予“贵州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

“卡法村凭借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启‘红色+’新融合模式,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研学教育、党政培训、红色旅游等领域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走出一条红色文旅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麻山镇党委书记吴天金充满信心地说。(图/文 陈湘飚)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