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舞者”沿河放映员冉波接续34年为村民放映电影

冉波在思渠镇前锋村放映。梁瀚泽摄
山里的夜,伸手不见五指。但能感觉到,有一层薄薄的细纱把村庄笼罩起来,细纱又似乎在这并无严寒的春风中微微起伏。晚饭后的村民三三两两走在干净宽阔的路上,他们又要赴一场“春的盛宴”。
忽然,一道亮光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一声“这山没得那山高”的歌声从广场向四周流去,夜,仿佛更静了。这时,广场的中央隐约有一个人在捣鼓着白日并不常见但又人人知晓的玩意……
有人谐说,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它为山里的村民播放电影。他就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放映员冉波,他这一捣鼓,就是34年。
“给大家放电影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只有放电影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只要约定时间放映,冉波就会风雨无阻地准时赶到村里。
初春的黄昏,冉波把播放器、投影仪、音响、幕布、塑料凳子等搬上他的车。“今天是要到地处山顶的前锋村放映农作物种植技术科教片、防范诈骗宣教片和电影。”
冉波说,一般在下午5点前就做好出发准备。从前,村子之间全是山间小路,送电影到村组要翻山越岭、乘船涉水。
思渠镇地处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位于乌江之滨,山高谷深、河网纵横,翻山越岭、渡江涉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样的辛苦,冉波早已习以为常。若赶上下雨,观众爱看,他会撑着伞坚持放下去。
傍晚时分,跳动着光影的幕布前,村民们在一排排凳子上坐下,一些人站着。“在坝坝头看电影,过瘾。”村民田勇说。几个老人坐在一起,目不转睛,问他们听得懂普通话配音么,“听得懂!好看!”
“冉师傅,你再给我们放场电影吧,我们村偏远,难得有场电影看……”偏远村落的村民们时刻期盼着冉波的电影,每当冉波听到村民们的请求,他就更加坚定了做好电影放映员的决心,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欢乐和更多对艺术文化的享受。30多年来虽然劳累辛苦,但是每一次辛劳都会换来满满的感动。
上世纪末,由于很多村寨还没通电,冉波便与父亲一起请村民前来帮助抬发电机和背电影机。“那个时候的机器不比现在的数字电影机轻,全部加起来得有500斤左右。”冉波说,进入新世纪后,村村寨寨都通了电,不再需要发电机,我就买了辆摩托车,从此100多斤重的电影器材,风里雨里奔跑在思渠镇180多平方公里的泥泞乡间小道上,一跑就是十多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乡间泥巴路已全部硬化,几年前,他买了辆面包车,“有了车,比以前更能准时放映了。”
“冉波不仅给村民播放电影,充实村民生活,还为本镇宣传防范诈骗、种植养殖技术、山林防火、社保医保等。”思渠镇副镇长潘宝华说,电影画面的直观性与干部进村入户的现实事例宣传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很好地传递着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多年来,由于放映内容贴近老百姓生活,内容深入浅出,深受群众欢迎,义务为村民送去种养技术信息等宣传片达几千场,冉波说,为了宣传党的政策、种养技术和勤劳致富,他每年对各村寨至少2-3次把有关的宣传片、科教片送到,哪怕是再远的村寨,他都要去到村中播放,决不留下空白。
早些年,绝大部分村民根本听不懂故事片中的普通话对白,他还一边放电影,一边用当地土家话翻译故事片的主要台词,一场电影下来,由于音响声音大,得扯着嗓门说,一场电影播放完毕,“嗓子都冒烟了!”
有一年夏天,在去瑞石坪村放映,途经金竹坝村时,须横渡乌江,因当晚下起倾盆大雨,村民担心冉波回家不安全,硬是留他住了一晚。
“放映时,村民给我端热茶、点蚊香,时常让我感动不已。”冉波说,每当骑摩托去前峰村放映都惊险万分,因播放设备都绑在摩托车的后面位置,上坡时,时常前轮在空中飞转。
“从观看他放映的《开国大典》《焦裕禄》到《红海行动》,深深地感觉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前锋村文书田应齐说,在村里看电影勾连的是记忆感慨的是巨变。
“声音够响、人也够大,和大家一起看,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村民肖树英说,冉同志很能照顾我们,在村里的几个组轮流放映,照顾腿脚不便的老人。
“冉师傅,下一次你可不可以周末来放映,我想带娃来一起看。今晚你放映的《防范诈骗》很有必要让娃娃些看看。”村民汤友秀说。
辗转山村,翻山涉水放电影,漫漫长路危难重重。思渠镇境内到处是大山,如果遇上狂风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等。冉波已记不清在放映电影的途中,遭遇过多少次泥石流、毒蛇挡道等险情,好在每一次都化险为夷,但是每一次的危难都动摇不了他为乡亲们“送大餐”的决心。
冉波的自豪在妻子心里却藏着担心,妻子表示,当一个电影放映员家属其实很不容易,每次晚上丈夫出去放电影,她都会担心他深更半夜回家会有危险。
深夜的风从地里吹起,氤氲地气与欢乐的光线交相辉映,山间的藤蔓舞姿曼妙,让人如痴如醉!嘘,风儿请慢慢吹,狗儿请轻轻叫,溪儿也请缓缓流,别破坏这美景,别打破这氛围,别惊扰了正在观看电影的村民,让这一切美好在此定格。
想到自己,乡外羁旅,又因工作,故乡之情,何尝不皱眉头。无奈,还有下山太长的路没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唯有在朋友圈记下:“‘好看的不是电影,而是陪你看电影的人’这句话,在这里应有新的注解。”
记者手记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关心农民、服务农民的惠民工程,是宣传党的政策、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民心工程。
乡村需要精神文明,需要精神文化滋养,也需要如城市般精彩的夜生活。乡村离不开无数个像冉波一样为乡亲们带来文化的电影放映员。冉波34年如一日的坚持,给村民们送去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滋养他们心灵的雨露。
正是有像冉波这样无数的放映员的无私奉献,让地处偏远的乡亲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对幸福生活的盼头;他的细心耕耘,让乡村的孩子多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多了一份对未来寄予的憧憬和希望。(梁瀚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