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融十年 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贵州金融行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省金融系统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抓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互动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金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支柱产业地位巩固提升
10年来,贵州金融业平稳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65.8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58亿元,增长3倍,年均增长13.7%,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1.03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3%提高到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已成为贵州重要支柱产业。
10年间,贵州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省人民币存款余额连续实现“两级跳”跨越万亿关口至32761.05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连续跨过3个“万亿”台阶达到40223.0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从2012年的2560亿元上升到2022年10月末的3993.2亿元。截至2022年11月末,全省银行业总资产达到51483.7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57.37亿元,证券期货业总资产超过500亿元,地方金融组织总资产超过700亿元。
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 金融供给结构愈发多元
10年来,通过招商与新设并举,全省金融机构体系更加健全。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股份制银行,富德生命人寿保险、泰康养老保险、阳光人寿保险等14家保险机构在黔设立分支机构。新设金融租赁公司(贵银金租)、人身险公司(华贵人寿)和72家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先后组建贵州股权交易中心、贵州省融资担保公司、贵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贵州省金融资产交易所、贵州省农村资源资产权益交易中心等大型地方金融组织。
贵州银行员工风采。
贵州省银行保险机构和网点从4423家增加到6710家,证券期货机构和网点从58家增加到139家,私募基金机构从无到有达到85家,登记注册的7类地方金融组织达417家,基础金融服务实现了村级全覆盖。贵阳银行、贵州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分列第38位和46位。在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华创证券被评为A类A级券商。
金融“活水”源源流入 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
大力实施“引金入黔”“险资入黔”“基金入黔”,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0年至今,省市县三级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周实现签约项目超5000个、签约金额超1万亿元。推动省政府与国开行、农发行、工行、农行、中国再保险集团等金融机构总行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1万亿元。
贵州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险资入黔”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贵州省2022年度“险资入黔”实施方案》,建立险资投资项目储备库,加强专题培训和险资项目推介对接,畅通“险资入黔”对接渠道,实现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贵州实体经济存量规模718亿元。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永昌路9号的贵州银行总行大厦。
举办“百家基金入黔”投资峰会,协调各方支持观山湖区打造基金产业聚集区,设立省内首个基金小镇(观山湖基金小镇),达成基金合作18支、规模123.49亿元;基金投资项目合作38个、规模185.28亿元。
资本市场发展全面提速 “贵州板块”量质双升
10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贵州加快建立健全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建立贵州省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贵州省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和管理办法》,持续完善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机制。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贵州基地先后揭牌并运营,贵州成为首个集沪、深、京证券交易所省级基地于一身的省份。先后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上市“零突破”,贵州企业赴伦交所、纽交所、科创板上市“零突破”。十年来,新增A股上市公司16家,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从无到有,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在西部省份中排名靠前。截至2022年9月,全省上市挂牌公司达到75家,A股上市公司35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36家。
10年来,贵州上市挂牌公司实力不断提升,“头雁效应”明显。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省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2.62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贵州茅台市值增长约10倍,总市值达2.17万亿元。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编制的“资本市场发展指数”表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实力”维度的评分较2012年均有明显上升,其中贵州排名前进最多。
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金融发展活力更加充盈
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改革发展,不断激发金融发展活力。
深入推动贵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5年终期评估中成绩位列中西部第一;印发《贵州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观山湖区、赤水市、正安县等12个县启动首批试点县建设工作,推动全省绿色金融总量不断壮大。
积极申建毕节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按照“边申报边建设”的思路,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连续开展五届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产品评选,共评选出201个获奖产品,金融产品和服务愈加丰富。
建行贵州省分行贷款支持的荔榕高速公路榕江段。
抢抓数字金融发展机遇,按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金融监管平台、金融风险监测平台、金融统计分析平台和地方金融数据资源中心“四应用一支撑”体系,高标准谋划建设“贵州金融云”项目。目前,已实现“贵州金服平台”核心功能开发和上线运行,平台注册企业超10万家,入驻金融机构近1380家,发布金融产品894个,近4400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超100亿元。
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10年来,全省金融运行平稳,风险可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存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572亿元,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稳定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稳步推进,地方交易场所整合撤并取得成效,机构数量大幅减少,风险持续出清。p2p网贷机构清零,存量风险基本出清。
制定贵州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执法规程和执法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3+X”联合执法,开展“黔盾”等非法金融活动集中整治,非法集资陈案处置率达到90%以上,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贵州是全国6个未发生公开市场债券违约事件的省份之一,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壮大
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组建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加挂贵州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负责地方金融发展、防控金融风险、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金融改革创新等职责。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贵州省)和省政府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相互协调的金融监管新格局。
推动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遵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安县金融工作局挂牌成立;连续三年印发实施全省金融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队伍建设,保障地方金融监管需要;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贵州首部地方金融监管法规《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陆续出台《贵州省地方金融组织备案工作暂行指引》等一揽子配套制度,地方金融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中国进出口银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制造业企业瓮福集团。
推动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现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充分发挥融资增信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2022年7月,贵州省融资再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签署再担保业务协议,贵州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纳入国家再担保范围。
截至2022年11月末,全省地方金融组织融资余额2415.8亿元,有效发挥金融领域差异化补充和“毛细血管”作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金融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麻绍敏表示,新时代的贵州金融干部,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标对表结合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跑好属于这一代人的“接力棒”,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贵州金融将不断开拓新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激活新的发展动力。新起点上的贵州金融,正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图片由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