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油茶林下种仙草 助农增收促振兴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东莞南城组团(南城、莞城、望牛墩、松山湖)携手碧江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造碧江区“一县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碧江油茶特色产业优势,引进东莞龙头企业,谋划推出“油茶+仙草(夏枯草)”组合拳,延伸油茶产业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精准实施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立足碧江区生态优势和油茶资源基础,采取“园区+中心+基地”的空间规划布局,高规格共建“油茶+仙草(夏枯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碧江区特色农业。油茶+仙草(夏枯草)山地特色高效产业作为碧江区“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上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结对以来,投入东莞市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1500万元,完善碧江区油茶全产业链建设,新建油茶冷榨冷提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繁育基地智能阴棚36亩、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溯源平台等,通过二产带动一产5.8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项目不仅提升了碧江油茶产品质量、产能增长一倍,预计可承接鲜茶果5万吨,年产茶油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
做强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就业稳增收
提效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延伸产业链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是碧江区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鉴于新种油茶经过 5-8 年管护期,才能挂果产生经济效益,碧江工作小组引进加多宝集采公司——东莞加多利贸易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订单式农业,在油茶基地套种3万亩仙草、夏枯草等中药材,共建“加多宝原料种植基地”,以短养长,有效破解油茶成长期的管护难题,把“绿水青山”资源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项目形成以碧江区和平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14个乡镇53个行政村,碧江区原深度贫困村全覆盖,项目每年产值近2亿元,可带动就业1443户5000多人,2000人利益联结分红,农户8056户32224人每年每户增收9000元,有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立足市场导向,高标准引领长效发展
南城组团·碧江区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市场推动、协调发展”五大原则,探索建立助推碧江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谋求长效发展。一是精准发力农业人才培养,专业种植产量翻一番。根据仙草、夏枯草种植要求,加多宝集团、加多利公司从育苗、种植、收采等各环节定期派出专业技术人才进驻碧江,有针对性地培训山茶油公司专业人员、合作社和农户,目前已开展培训班11期,培训骨干技术人才15名,合作社农户约400名。今年9月份,第一批仙草试验田亩产量达1700斤,产量比没有培训指导前翻一番。二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主体+合作社+农户”方式,以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山茶公司主导,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户抱团发展,从分散、零星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化,以利益联结、多元化业态调整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等方式进行集约化配置。3万亩加多宝原料种植基地的打造,为加多宝原料加工项目落地碧江打下坚实基础,将加促碧江区乡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三是通过产品溯源宣传,促进油茶品牌建设。联合东莞媒体力量,拍摄油茶产品溯源宣传片,并借助广东宏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拍摄“黔货出山”公益宣传广告,提升碧江油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市场化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东莞嘉荣集团、中洲农会等企业在东莞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5个,设置自动售卖柜560个,助力碧江油茶线下销售;同时通过东莞盟大集团+本地网红方式,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不断扩大碧江油茶产品线上推广销售。联同东莞市餐饮协会、零售协会共同举办“碧江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当广东辣遇上贵州甜”等产品展销文化交流活动,加大碧江山茶油通过市场化销往广东,在大湾区城市销售额实现5482万元。(碧江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