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思南:创新工作模式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

2022年11月23日08:5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思南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三网联动”动态排查、“四项措施”消除风险、“五个持续”巩固成果的“345”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14178.12元,同比增加2212.72元,增幅18.49%。”思南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帮军介绍,通过建立立体化、精准化、高效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切实提高了困难群众后续帮扶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思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驶入了快车道。

“三网联动”织密监测网络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防返贫监测网络是思南县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一大创新。“三网联动”监测网络主要包括县级数据共享预警网格、镇级领导干部包保网格、村级风险共排筛查网格。

通过成立部门协同防返贫监测预警工作组,建立县级数据共享预警网格。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定期研判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在镇级层面,成立镇级领导干部包保网格,分片联系到村,根据风险类型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组成村级防返贫监测排查工作组,及时靶向入户核查,对核实结果开展集中研判,形成村级风险共排筛查网格,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通过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防返贫监测网络,不定期开展排查,聚焦重点人群‘3+1’保障及饮水安全、家庭突发困难等情况,确保‘应纳尽纳’,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何帮军介绍。

“四项措施”消除返贫风险

“现在生活好了 ,咱们村里发展茶产业,大伙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在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白茶基地,村民李伯打开了话匣子,为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村里发展白茶产业,1023亩白茶不仅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更是给全村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思南重点在产业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发展生态茶、养殖肉牛、种植红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监测对象每户至少有1至2个产业覆盖。通过项目带动,做好产业与监测对象的利益联结工作,让监测对象更多地参与产业发展和经营,实现稳定增收。

紧盯就业帮扶,思南深入实施寻雁、送雁、育雁、助雁、繁雁、护雁“留雁行动”,确保“三类人群”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户1人以上就业创业。同时统筹利用公益性岗位,多渠道积极安置监测对象,帮助其就地就近就业。

积极落实低保、健康医疗、教育资助、养老保险和特困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今年以来,思南实施应急救助项目保障监测对象81户,发放救助资金70.48万元;落实“民生保”救助监测对象50户,落实救助资金47.72万元,

扶贫济困、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开展扶弱助残帮扶。思南广泛动员、吸纳社会公益团队及爱心人士等力量参与帮扶助困有效化解弱势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风险。今年来,思南全县累计捐助困难家庭23户,资助金额22.6万元。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04.2万元,助医助学198户738人。

“产业带、就业扶、政策兜、社会帮四项措施,一项项保障措施的落实,构筑起了全面防返贫堤坝,推动乡村振兴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思南县存量监测对象1900户7044人,累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435户5245人,风险消除率74.46%。

“五个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穿上胶鞋,思南县瓮溪镇荆竹园村第一书记田小龙急着向村里走,这几天田小龙得赶紧开展入户防返贫调查,加快制定村级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

持续落实保障措施。思南积极实施保障性政策,优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联系帮扶工作,调整充实帮扶干部队伍,采取“点对点”个性化帮扶措施,补齐“3+1”保障短板弱项,及时化解风险,确保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致贫返贫风险。2021年以来,思南县调整充实联系帮扶干部4960人。

“脱贫不脱政策,在田书记的帮助下,今年我贷了2万元的无息贷款,搞起了黄牛养殖,把日子越过越好。”谈起田小龙,荆竹园村脱贫户刘老伯给出了好评。扶上马、送一程,村里为刘老伯订制了金融贷帮扶措施,购买了2头牛开始黄牛养殖,实现稳定增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因户施策精准落实产业、就业、金融、综合保障、社会帮扶,农户不发生致贫返贫风险就消除了。”田小龙说。

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健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监测帮扶促增收、依靠科技促增收、产业项目促增收、稳岗就业促增收、政策衔接促增收、以工代赈促增收、盘活资产促增收”7项促农增收政策措施,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提供政策支撑。

持续监测风险隐患。思南分类建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风险隐患台账,重点对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户和标注“风险消除”监测对象等人群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做到提前干预、精准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持续提高内生动力。因户施策,充分结合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意愿和需求,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坚持采用开发式帮扶措施,持续开展扶志扶智,增强发展能力。

持续健全工作机制。思南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化帮扶内容。优化防贫预警工作机制,缩短认定时间,确保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黎之义)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