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职院:以赛促学引领学生“谋职业”

近日,由全国1458所高校参加的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星问”代表队获得此项赛事的最高奖项特等奖,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团队。
“参加比赛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确实有很大帮助。最主要的是,让我依稀感觉找到了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奖,这让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胡强信心大增。
“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是经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A类赛事,至今已举办九届,累计吸引超过2000所院校40余万师生参加。作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基础薄、底子弱,学生起点低一直是困扰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重要瓶颈。“星问”取得此次优异成绩,是学校以赛促学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近些年加快构建课堂、培训、比赛、孵化、讲座“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果。
“很多学生到了学校都是被动选择,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更无清晰认识。”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梁大鸿表示,以赛促学、推进项目化教学,“星问”在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的获奖,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以学生创新、创业为例,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正致力于加快打造“一园三基地”创业孵化平台。其中,累计投入282.7万元的水利电力工程系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综合实训基地在今年验收投用,在建的建筑智能实体模型与信息化项目也将年底建成投用。
“模拟训练让学生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主要操作技能能够非常熟悉,让他们对一些应急的突发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临场应变。”指导学生训练的水电系电力教研室主任郭华杰介绍。
“实训才能找到很多学习中的问题,并且能通过实践来解决。创新创业的一些模拟尝试,让我们对离开学校后的发展也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学生程宇表示,这样的教学尝试让自己受益匪浅。
得益于这一整套培养机制,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电力工程系先后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技术大赛“智能供配电技术”大赛国内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国家专项邀请赛优秀奖等荣誉。
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汽车实训室,梁大鸿正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练习,打破“黑板上修车”传统模式,让职教课堂更生动、更形象。
“现场教学,动手能力确实有提升,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的东西。再过一段时间还要到工厂实地学习实践,还蛮期待的。”汽修班学生潘广转,原本对汽修毫无兴趣,如今已摸到不少门道。
到今年,汽车实训室投入运营近两年,包含钣金修复实训室、喷涂车间实训室、新能源故障诊断实训室等8个车间,完全根据汽车4S店及汽车维修行业所对应的岗位要求来建设,能基本满足汽车销售、汽车保养、汽车维修、教学科研、技能大赛标准和社会服务要求。受惠于实训锻炼,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学生颇受市场欢迎,不少已入职浙江鼎盛石化、浙江阿能集团等多家公司,今年学生就业率达86.93%。
“国家现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未来要在专业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教学课程设施和人才培养模式。”梁大鸿表示,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从“找工作”到“谋职业”,需要手中有技术、心中有方向。而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看到“出路”,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李晓勰、李太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