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阳市林业局“三个坚持”探索自然教育

2022年08月05日14:56 |
小字号

近年来,自然教育作为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传播生态之美,传承生态文化,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绿色福利,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贵阳市林业局依托国家首个森林城市的森林、湿地资源,积极推进“林业+文化”建设,加强林业科普宣教馆建设,为开展自然教育提供场地支撑。

坚持公益开放、全民共享。已建成阿哈湖湿地宣教中心、森高云山森林公园宣教馆、长坡岭森林公园森林体验教育中心三个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场馆,场馆面积共计8000余平,各场馆始终坚持公益性和开放性原则,主动开放,建设自然教育与交流学习的开放性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各场馆接待游客8万余人,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近60余期,通过公众号报名参与的方式,吸引千余名小朋友参加,累计为500多个家庭带来自然教育体验活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各森林、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结合公园湿地资源禀赋特点,设计开发了溶洞自然体验、高原喀斯特小微湿地课程等独具西南喀斯特特色的户外课程,长坡岭森林公园依托百年林场的森林资源,推动森林体验教育。

坚持传承文化、弘扬特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贵州生态文化,配备专业自然教育讲师10余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4名,专业涵盖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等多个学科方向,集中专业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坚持互动授课与生态体验相结合,注重教育课程的互动性、体验性和自然性,设计开发了溶洞自然体验、高原喀斯特小微湿地课程等独具西南喀斯特特色的户外课程,《走进湿地公园》《水质监测师》《飞羽精灵》《自然界的色彩大师》《种子收藏家》《竹林迷踪》等湿地资源特色课程,出版“童眼看湿地”自然探索丛书--《家门口的湿地》;编制绘本《小车河的故事-倒木的诞生记》和《河流的仲夏夜剧场》,制作3D沉浸式剧场《诞“声”记》等。(贵州省林业局官网)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