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时政要闻

毕节纳雍:他们用七年半时间凿穿了一座大山

2022年07月13日17:59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半坡人民受苦深,滴水如油到如今;共产党领导修出幸福水,笑在眉头喜在心。”这是流传在纳雍县卢家半坡的一段顺口溜。

上世纪70年代前,纳雍县乐治镇村民们吃水困难,尤其是戛泥坝社区卢家半坡组。村民们只能到对面的陈家龙井背(挑)水吃,但来回要花1个半小时左右,加上山路崎岖、距离远,挑一担回来往往只剩半担。

水,在纳雍县卢家半坡组无比珍贵。村民们重复利用,直到浑浊得不能再用了,才舍得倒去喂牲畜、拌稀煤……面对缺水的窘境,1966年初,时任乐治乡副乡长的李登贤(已故)痛定思痛,和卢家半坡组村民李登相(已故)向大家发出倡议:不再向天借水,要靠自己引水。

李登贤的想法很快传开,村民李登高、李奎、李登奎等人纷纷响应,周边村民组也有人想参与其中。

“但当时大伙听到李登贤说要凿穿卢家半坡,在山后的压落冲龙井引水时,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并质疑说打穿一座山,是在开国际玩笑!”戛泥坝社区李家寨组村民李朝军回忆,但缺水最严重的李家寨组和卢家半坡组村民吃够了没有水的苦,仍坚定靠自己引水的决心。

1970年初,请人勘测好地形后,李家寨和卢家半坡两个小组的村民自筹资金,购买煤油、钢钎、大锤、筲箕、铁锹和背篓等工具,50余人参与其中。经费不足的时候,村民们有的自发编席子卖,有的卖桐子、漆子,以此作为修建经费。

参与修建水渠的李登高今年74岁,是当时参与开凿隧道的的队员中年纪比较小的,他回忆说:“隧道长478米,当时妇女和孩子也参与修整洞外的沟渠和搬运矸石。

“山洞里空气稀薄,放一巡炮,要等烟尘散尽后才敢进去,等烟尘散尽要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没有现代化抽风机,只能用农用风簸来换气和排出粉尘,即使这样,我们好多队员后来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病。”李登高说。

凿隧道修水渠,很多人为此付出太多心血。卢家半坡组村民史良发就是在修建过程中,左眼受伤。史良发今年71岁,参与开凿隧道4年左右。在劳动中,左眼不小心被碎石砸伤,导致失明,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又回去继续上工,但队友们不忍心,把他劝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水,只有土养不了人,我们总不能一直坐着等水,是不可能的,当李登贤副乡长发起说要修引水渠时,我们内心是很激动的,大家积极参与,遗憾的是我没和他们战斗到最后。”史良发说。

1977年,这条以压落冲龙井为起点,大涵洞为终点,高2米、宽3米、长487米的隧道成功贯通,覆盖区域是2000多亩。至此,当地人彻底告别吃水难的苦日子。

“乐治坝子能成为一片肥沃的土地,这条沟渠功不可没,凿隧道的老一辈们功不可没,现在就连我们乐治中心小学学生的生活用水都是取自这里,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乐治镇党委书记周倚平说。(陈再雄)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