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参加首届乡村共建设计竞赛

为把课堂教学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以专业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3名师生赴黔东南州剑河县加禾村参加首届乡村共建设计大赛,完成43户村民民居环境提升改造设计,用专业回应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绘就美丽乡村蓝图。
本次比赛由贵州省乡村振兴暨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竞赛以“陪伴共建,协商共治,合作共享”为宗旨,由设计师与村民共同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以轻介入方式引导村民自主开展农房微改造,改变乡村,改造“别人干,村民看”的方式,使乡村建设真正成为村民自主参与建设的活动。
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学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沉浸式”体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习惯,深入了解村庄整体布局、人居环境现状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对村民民居进行环境提升改造设计。同时,在紧张的设计工作之余,该院师生还协助村民完成一栋小型危房拆除工作,以实际行动参与乡村共建行动。
师生在加禾村合影。
“以前在学校,我们是纸上谈兵。这次参加共建设计竞赛,是真正地参与到实践中。”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建筑学专业的吴玉庆说,“参加这次乡村共建设计竞赛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开总结交流会,竞赛组委会的各位领导会分享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经验,这让我们对乡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参加这次共建设计竞赛,让我和一起来的同学们都学习了实践经验,获得了成长。”
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建筑学专业的李珊表示,参与这次将课程教学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让自己收获良多。“在做乡村建设设计的时候,要跟着村民的需求或者跟着乡村发展的进程走,做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做认为他们应该有的东西。”
师生与村民充分沟通。
建筑工程学院带队教师罗珺方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学院从课堂教学到实践的安排都有相应调整和倾斜。在二年级开设了乡村小型民宿改造设计课,三年级开设了村庄整体改造设计课。通过开设乡村设计课,让同学们了解乡村,热爱乡村,进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此次乡村共建设计大赛之行,学生们的这种认知和情感更加深刻。师生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相约对后续实施工作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璘表示,乡村共建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丰富了教学课堂,更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的使命延续到实践育人工作之中,把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课堂教学与服务地方深度融合,创新性的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接下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围绕贵州“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坚持培育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青年学生,赋能全省乡村振兴。(文/ 杨跃华、葛梦菲 图片由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师生开展方案研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