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四个三”做实做细“双报到”工作

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持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不断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准确了解居民所思、所盼、所急,切实形成“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社区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采取“三个步骤”,规范报到程序。一是深入开展摸排。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直机关工委、各街道党工委对前期“双报到”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根据摸排情况,综合考虑各单位办公地点,按照“就近就便、需求相符、总体平衡”的原则,将11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报到地点进行优化调整,并形成碧江区机关企事业党组织联建社区管理台账,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二是双向精准对接。按照安排报到地点,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党组织明确挂联负责人,进行双向联系,对社区内应报到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登记造册,并提出报到安排建议。强化沟通协调,报到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定期开展座谈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报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升“报到”工作联系紧密度,避免党组织少报、党员漏报等问题,确保报到工作全覆盖。三是有序开展报到。线下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与联建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络,明确报到时间,填写碧江区报到党组织(在职党员)基本信息登记表,社区党组织填写报到回执单交区直机关工委备案。线上利用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由报到党员录入报到信息,区直机关工委在线上随机抽查党员报到情况。截至目前,全区11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4600余名党员完成了“双报到”工作。
制作“三张清单”,找准服务目标。一是制作群众需求清单。社区党组织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发布消息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居民的“微心愿”“微诉求”,街道会同社区对收集信息情况进行梳理和分类,结合实际归为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爱心陪伴、就业创业、环境整治等6大类居民需求清单,同步收集各类需求的数量,形成居民“需求清单”。二是制作单位供给清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合单位职能职责和工作优势进行梳理,形成单位职能“供给清单”,并告知结对社区。同时,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报到时提供的兴趣特长和服务意愿进行梳理和分类,结合实际归为科普宣传、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爱心陪伴、家电维修、环境整治等6大类志愿服务,提供辖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三是制作党员服务清单。社区将群众“需求清单”同单位“供给清单”按类别进行梳理,形成党员“服务清单”,报到党员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有序开展服务工作。社区按月据实统计“服务清单”落实情况,定期反馈群众和报到单位,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服务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强化“三项服务”,拓宽服务内容。一是强化定点服务。结合社区现有阵地资源,优化报到党员服务站、服务窗口等综合服务平台,组织报到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值班,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纠纷调处、民事代办、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创业就业推荐等服务。截止目前,协助梳理整理群众就业信息情况3000余条,制定相关对口帮扶措施200余条。二是强化主题服务。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节日和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民俗节庆、道德宣讲、文明创建和关心关爱青少年、空巢老人等主题活动,组织报到党员开展志愿服务、义工服务,切实发挥报到党员服务社区治理作用。组织报到党员与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贫困户等困难群体开展结对帮扶,结合圆梦助学、爱心陪伴、扶贫济困等行动,定期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三是强化组团服务。根据报到党员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组建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专业化服务团队,组团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自身难以办到、专业性较强的困难和问题,报到党员在群众中亮身份、亮服务,将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角落。截止目前,开展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疫情卡点值守、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共5000余人次。
落实“三方评价”,增强主动意识。一是落实党员自评。报到党员每半年将参加社区活动和履行承诺情况,向社区提供书面述职报告,并在积极反省、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自我管理、自愿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二是落实群众测评。社区党组织每半年组织居民代表、服务对象,通过居民代表评议、走访群众评议、问卷调查评议等多元化评议方式,由群众对在职党员的服务作评价、提意见,评议结果及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三是落实社区参评。推行党员社区表现记实制度,社区党组织对报到党员到社区服务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据实记录报到党员履职综合表现,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年底按积分高低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四个档次,实行“五星级”考核,并作为当年度报到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形成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主动为居民服务的良好氛围。(碧江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