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黔东南州视窗>>时政要闻

贵州岑巩:“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05月23日17:19 |
小字号

岑巩县大有镇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在采石斛花。万再祥摄
岑巩县大有镇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在采石斛花。万再祥摄

一个村庄,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粮食作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标杆,力争达到“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赋能乡村振兴。

平庄村:菌飘香“腰包”鼓

“现在是出菇丰收期,我们30多个人,一人一天大概能采200斤左右。” 在岑巩县平庄镇平庄村走马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一股浓浓菇香沁人心脾,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食用菌基地负责人丁德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投放菌棒600万棒,按一个菌棒生产鲜菇7两左右来计算,今年的鲜菇产量可达400万斤以上,总产值能突破2000万以上。”丁德芬说。

据了解,该茶树菇产业于2015年7月开始建设,2018年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建起棒菇苞生产线、包装车间、烘烤房、菇苞培养大棚建设,完成自有商标注册,建立菌菇深加工、废菌包综合利用及市场营销为核心的生产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同时,公司还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目前,茶树菇产业已带动就业120人,实现劳务增收100万余元,利益联接建档立卡户316户1171人,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

“产业发展起来了,现在家门口就可把钱挣啦。”平庄村村民周安英笑着说,在基地里既能学技术,一年还挣60000元,生活越过越红火。

白岩坪村:玉米不减产 多收一茬豆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在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500余亩大豆、玉米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除草。

“玉米中间留有空间来种黄豆,既收获了玉米,又收获了一季大豆,这种科学种植,我们非常有信心。”天马镇白岩坪村村民何玉成高兴地介绍,今年自己试种了4亩,忙好了自家的活,还可以来基地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奔小康啦。

据了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克服了传统大豆玉米间套作田间配置不合理、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选择,有效利用一地多种、一季多收、稳粮增收的技术优势,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多赢和农户的双增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一‘金点子’,实现粮油扩面增效,农民稳产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天马镇白岩坪村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代杨介绍说,白岩坪村50余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每天可以解决30余人次就业问题,预计支出劳务费用15万元左右。

接下来,依托“党支部+合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木召村:“绿色金条”斛铺就乡村振兴路

“枝头鸟儿叫,林下村民笑。昔日荒山坡,今个倍儿俏……”

走进岑巩县大有镇木召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一簇簇种植在树上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

“这里的大树小树,棵棵都是‘发财树’,很值钱的。”基地管理员杨名海一边给铁皮石斛喷水,一边介绍,过去靠种植常规农作物为生,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把家里的山地流转出来种铁皮石斛,一年能赚1000元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还能领3500元。

“铁皮石斛种植每亩需用工3个,1500亩铁皮石斛需用工4500个,每年支付劳务薪酬36万多元。”岑巩县猴子坡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近台说。

据了解,该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是2017年岑巩县大有镇通过招商引进岑巩县猴子坡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村民除了通过参与石斛生产劳动获得一份收益,主要还是通过土地流转和效益分红上获得收入。

“该项目前两年按投入资金的6%固化分红,第三年至第五年按投入资金的7%固化分红,利益联结农户62户。同时,该产业发展共流转土地1500亩,涉及47户农户,土地租金60元/亩,每年支付土地租金9万余元。”大有镇木召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万再祥、陈昆)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