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社会民生

贵州:呼吁推动眼角膜捐献 帮助更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2022年05月20日14:22 |
小字号

从术前只能勉强在眼前感知30厘米范围内的移动物,到术后重新看清楚这个世界。这段时间,来自贵州省威宁县的25岁小伙子张伟(化名)经过了“过山车”般的心理焦灼和考验。

3个月前,张伟突感左眼视力明显下降,并伴随疼痛、流泪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双眼圆锥角膜”(右眼临床前期,左眼急性发作期),建议尽快转院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然而转院容易,要找到合适的角膜供体才困难。经过辗转咨询,张伟最终来到贵州普瑞眼科医院,通过该院集团在全国建立的7个角膜库协调到供体,并顺利进行手术,让他及时恢复了视力。“还好及时找到了角膜供体,不然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未来要怎么生活下去。”张伟说。

通过角膜移植让生活重回“正轨”,张伟无疑是幸运的。在贵州,因地形、气候、劳作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使得患上角膜疾病的人较多。然而,由于各地眼库角膜来源稀缺,大量患者只能被动等待捐献,眼角膜资源的匮乏成为患者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最大障碍。相关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眼角膜捐赠的宣传力度,出台相关褒扬激励机制,让更多角膜疾病患者重见光明。

图为医生正在为患者实施眼角膜移植手术。

多因素影响角膜健康 缺少供体成为治理最大困境

据了解,角膜是眼球前面的一层透明组织,除了由先天引起的病变外,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损伤,如果一旦遭遇感染或产生病变,通常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才能康复。

有公开数据显示,角膜盲已经成为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角膜病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角膜可能出现溃疡、穿孔或角膜白斑,导致失明。在我国,每年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有近500万人,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因我国眼库可获得的角膜数量有限,每年国内开展的角膜移植手术仅在1万例左右。

喀斯特地形地貌的贵州,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加之在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群众对保护眼部卫生的意识不强,以及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劳作和生活习惯等,易造成病毒性真菌性角膜感染,致使贵州省成为角膜病的高发地区,角膜炎患者相对较多;发生意外导致角膜受伤的情况也较多,每年有数千患者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治疗。

但是,贵州的角膜资源却十分稀缺,供不应求。来自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5月10日,贵州省角膜捐献仅226例,获取角膜436片。这使得大部分能做角膜移植的医院都面临“等米下锅”的困境。

“由于贵州的角膜供体紧缺,绝大多数角膜患者只能在黑暗中等待,一部分患者甚至因角膜供体缺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只能被迫摘除眼球。”为张伟实施本次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贵州普瑞眼科医院综合科主任曾圆圆医生表示,贵州普瑞眼科医院建院3年多以来,依靠集团7大角膜库的优势,每年可为贵州患者解决近百枚角膜供体,把贵州省的角膜移植数量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但面对数千枚的年需求,仍显杯水车薪。

手术技术日趋成熟 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据了解,角膜移植手术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角膜组织,取代病变混浊的不健康角膜组织,达到控制病变进展及提高视力功能的手术方法。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早已经是一项成熟的眼科技术,帮助许多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提高生活质量。

“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是要有健康的角膜供体材料,要经过专业、严格的筛选、采集及保存等环节,保证优质安全健康的供体材料能够适时提供给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医生,才能满足临床需要,顺利进行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病专家刘红山说。

作为普瑞眼科医院的资深角膜病专家,拥有30余年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刘红山,尤其擅长角膜移植、眼表组织重建术、泪道手术、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等复杂疑难眼病治疗。自贵州普瑞眼科医院成立以来,他便经常往返贵州,除了对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同时还会为手术难度系数较大的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在刘红山看来,随着贵州自身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各大医院积极与全国有实力的专家实现多方联动,目前贵州的眼角膜移植技术日臻成熟。以贵州普瑞眼科医院为例,借助集团在全国的专家和角膜库资源,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300多台各种病例的角膜移植手术。就在去年7月,该院还为一名来自福泉的患者成果实施了贵州省首台高难度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这标志着今后贵州此类眼病患者不用辗转外地求医,极大方便了省内患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眼角膜的保护,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的角膜外伤,如果一旦有外伤,应第一时间去专业眼科做角膜检查。”刘红山表示,角膜病潜伏的危险性非常大,不可麻痹大意,一旦出现眼部疼痛、视力下降、角膜充血等症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争取在角膜病的发病初期痊愈,阻止疾病扩展。

图为医生正在为患者实施眼角膜移植手术。

呼吁设置相关奖励机制 提升公众捐献观念

就在今年的4月26日,刘红山教授再次来到贵州普瑞眼科,成功为4名患者进行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其中,来自贵阳市云岩区的郭霞顺利完成了眼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有效缓解了她10多年来遭受的眼疾疼痛。

“角膜有五层,而角膜疾病通常分病变和局部病变两种,有的患者只会用到其中一层,那剩下的四层还可以用于治疗别的患者。”刘红山教授说,以郭霞为例,因为该患者只是眼角膜内皮出现病变,所以本次手术只需要对其角膜内皮进行移植即可。

“无论哪一类型的手术,在技术上都问题不大,关键还是要解决供体的问题。”刘红山教授说,虽然现在已经有人工角膜用于临床,但由于人体组织在移植中几乎不存在排斥现象,因此新鲜眼角膜至今依然无法替代。

事实上,早在2002年,贵阳就出台了《贵阳市捐献遗体和角膜办法》,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通过地方立法倡导遗体捐献,扶持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的城市。该《办法》规定,捐献遗体和角膜遵循自愿、无偿原则无偿用于医学、科学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行政区域内捐献遗体和角膜工作;市、区、县(市)红十字会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宣传、咨询、协调、登记等工作。同时,就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但20年过去,贵州的眼角膜捐献数量并不高。从对当地市民随机的访问中发现,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和“入土为安”丧葬习俗的影响,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捐赠器官和眼角膜是一种公益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困难重重。不少人担心亲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对身后器官捐献持保守意见,即便有人愿意捐献,也可能因家属反对或者没有及时联系到捐赠机构而无法进行。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角膜捐献,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角膜捐献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出台对角膜捐献者褒扬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角膜捐献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推动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的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呼吁公众转变观念,提升捐献者角膜捐赠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杨梅表示。

在贵州,如果有意愿捐献角膜的志愿者,可以与贵阳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登记,办理捐献证,待志愿者告别这个世界后,将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角膜取出和移植,帮助更多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图/文 陶陶)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