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联播

普定:“三融合”加速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2022年04月21日14:48 |
小字号

老城。普定县委宣传部关供图
老城。普定县委宣传部关供图

近年来,普定结合实际全面开展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交出新型城镇化满意答卷为目标,自我加压、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安普同城化、城市“三改”、宜居城乡创建、数字化建设等重点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平稳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6.06%提高到49.62%,面貌崭新、内涵丰富的普定城镇化建设新画面徐徐展开。

城乡融合增强城镇系统性

背靠青山,磨乡河横亘而过,走进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脚档组,道路干净整洁,三层小楼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种满花草树木,一派美丽乡村景象。

焦家村脚档组位于普定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12.5公里。植被茂盛、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田野连片成簇的焦家村,数百年来形成了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良好民风,具有自然生态本底好、历史悠久民风淳、特色产业后劲强等优势。

“以前,路上经常布满灰尘,河边垃圾很多,房前屋后都很乱,后来村干部就召开村民小组会,号召大家进行整改,各自将家里卫生、门前卫生进行整理,还在院子里种上花草,如今村里完全变了一个样。”杨梅笑着说,现在走在村里就像走进别墅区,住起心情更好了。

产业发展、乡村宜居,焦家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 推进宜居乡村创建暨美丽乡村建设,是普定县做靓乡村的行动之一。该县83个包保部门全部下沉、定期进村入户,组织发动群众;制定实施方案,每月开展评比、督查,并构建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抓创建,让乡村风景、风物、风情变成资源,从吸引游客到吸引商家。陇财、水井等村寨成为农旅一体化旅游热点;靛山村、焦家村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同时,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治理畅通、‘两违’建筑拆除透绿、商业(非法)广告治理清新、城区赶集规范引导、城乡垃圾处置提升、机关办公区域净化、村级污水治理保洁、乡风文明易俗美德”的“八大工程”创建工作,推动形成处处是风景、处处是景点。

在讲义寨,普定乡村振兴特色民宿村的项目,路、水、电、气、排污、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已在建设中,民宿主要为以“农耕体验”“返璞归真”以及“智慧乡村”理念打造的特色村寨民宿。 打造宜居美丽乡村,普定县加速城乡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道路、电力、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城乡联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和班车通车率均达100%,建成了“30分钟乡村社区公共服务圈”,镇村联动率达75.46%。

产城融合增强城镇成长性

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普定县玉秀街道玉秀社区良好的就业率,社区就业培训中心功不可没。培训中心负责劳动力登记,向未就业群众推介合适的就业岗位,为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我们今天就在参加专业老师组织的养护技能培训,和我一样来学习就业技能的还有20多名搬迁群众,通过培训就能多一门手艺,自己可以找工作,社区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也会及时地联系我们。”参加培训的社区群众白先生说。

玉秀街道引进5个小康车间,普定县亮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季节性用工采茶时需要上千人采茶,其余时间公司共可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建立就业台账,每月更新一次,社区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对由省外返回的人员没有就业的,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就业率。

“服装加工都是手上活,工资计件发放,多劳多得,每个月工资都有3000多元,比起以前在山里种庄稼好多了。”在小康车间从事纺织工作的搬迁群众王秀花说,刚搬来的时候,村民都担心找不到活干,生计无法保证,经过培训中心岗前技能培训和一段时间的车间工作实践后,如今大家在家门口成为了“上班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定推进城镇经济多元发展。在鑫旺、玉兔山等移民安置点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在凯旋城、星博国际等城市综合体内培育形成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夜间经济,批零住餐、托幼养老等服务业不断完善;在进行城市更新时,充分考虑城镇经济发展,积极推进项目招商引资,高质量做好老城区改造,推进迎宾大道、定南古城文旅古镇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了新世贸、定南古城商业街,让传统文化与现代韵味相得益彰。

普定将经开区与主城区一体规划,立足煤电建一体化、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重点板块,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承载力和重要引擎作用,着力打造轻工食品、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四个组团,构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城镇与园区融合发展。

多规融合增强城镇整体性

走进普定县马官镇文昌阁广场,展览馆里马官镇历史沿革、产业发展规划清晰明了,花灯、地戏表演服装、道具让人耳目一新,承载记录着马官历史,又有规划马官未来的文昌阁广场,已成为马官镇承前启后的博物馆。

马官镇是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距普定县城11公里、安顺市16公里,全镇面积72.9平方公里,总人口4.62万。辖区内地势平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境内有古朴典雅的玉真山、凤霞山、天龙山、文昌阁、号营山庄、草塘,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马官屯文昌阁位于马官镇现马官社区与新马堡社区交界处,过去是我们的粮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文昌阁又成为我们精神文化的输出地,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粮食变成精神食粮,粮仓的地位一直没变。”普定县文联副主席蒋文武介绍。 近年来,马官镇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文化活镇、农业稳镇、产业富镇、商业兴镇”的发展思路,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文化联村促发展、花灯联情引民风、党建联心物和谐”的发展之路。

依托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马官镇组建文化服务队伍,将地戏、花灯表演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在全镇广泛推广,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普定委托省城的规划设计院编制该县“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统筹城区与城镇、宜业与宜居、软件与硬件、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将中心城区和白岩镇打造为县域一体化发展极核,依托定南大道、普织高速、黄铺大道和即将建设的普盘高速、黄木丁大道等打造两大发展轴,将定南、玉秀、黄桶、白岩、马官打造为南部城镇化聚集建设区,将穿洞、马场、鸡场坡打造为西北部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区,将坪上、补郎、猴场、猫洞打造为东北部生态修复民族特色保护区,把白岩、马官、化处、坪上4个镇打造为县城发展副中心,构建“一核两轴三区四副”城镇化空间格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

同时,科学制定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科学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确保城镇开发建设合规有序;强化发展目标引领,推动普定向东融入安顺主城区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向南共建普定—六枝—镇宁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以“撤县设区”为机遇,加快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力争实现“五年规划、三年实施”,将普定建成安顺中心城市西翼功能区以及黔中城镇核心区、黔中产业聚集地、黔中经济增长极。

聚焦城镇品质颜值、治理水平提升,普定不断增强城镇宜居性、包容性。打通迎宾大道等一批“断头路”,新建一批公共停车位,强化城市内涝和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雨污分流、慢行系统;消化棚户区改造存量972户,改造老旧小区2080户,启动职校、园丁路等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县实验高中、中医医院、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15分钟城市生活圈”。 下一步,普定将瞄准建设常住人口25万人以上小城市的目标,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提质、五年上台阶,走出一条“畅通节点、提升品质、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的普定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续写活力普定新篇章。(普定县委宣传部)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