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春天的故事

罗甸:科特派助力保障春耕生产 稳住“粮袋子”“菜篮子”

2022年03月01日16:24 |
小字号

2月28日,全省粮食安全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召开,会前,与会人员一行走进逢亭镇祥脚蔬菜种植基地、沫阳镇沫阳村火龙果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观摩,代表们一路观摩,一起交流,零距离感受罗甸现代农业的春耕景象和发展脉动。

在逢亭镇祥脚蔬菜种植基地,观摩人员沿机耕道步行观看早春蔬菜种植,只见当地老百姓穿梭于坝区之中,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收刚成熟的花菜。另一边土地上,有的翻犁田土、有的掏箱、有的打窝、有的施肥,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们基地以‘菜-菜-稻-菜’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实现菜稻双赢发展。2022年,基地计划种植蔬菜2600亩(次),预计总产量6350吨、总产值1890万元。”观摩现场负责人介绍。

衍生蔬菜产业齐发力。基地面积共1500亩,配套建有田间灌排沟渠13公里、机耕道13公里、冷库3个、分级包装车间540平方米、蔬菜育苗中心1280平方米、交易市场3000平方米。于2020年5月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坝区“蔬菜经济”效益强。基地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方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户实行“三统一”生产种植,蔬菜经营主体与县内学生营养餐供应企业、超市等签订蔬菜供销合同,并积极对接贵阳、遵义、重庆、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带动周边1230户年发展蔬菜种植7000亩(次)以上。

观摩人员现场详细了解祥脚村如何通过拎稳“菜篮子”,鼓群众“钱袋子”后,又步行来到不远处的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点,现场见证藏粮于技让群众端稳饭食碗的罗甸案例。

“该技术采用宽窄行错窝定距定向移栽,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率;也可采用等行距种植,减少用工投入,同时通过配方施肥及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观摩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科技助推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重点通过“优良品种+适时早播+育苗移栽+起垄覆膜+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构建优良玉米群体结构,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和商品率,达到提质增效目的。示范点单产与当年同一生态区常规栽培方式相比预计可增产15%,亩产鲜食玉米1300公斤,产值3120元以上。

截至目前,罗甸县建立马铃薯、小麦种植示范点2个,完成粮食种植6.96万亩,占种植计划32万亩的21.75%,其中:玉米1.77万亩,小麦2万亩,马铃薯2.58万亩,豆类0.52万亩。完成早春蔬菜种植24.11万亩(次),占早春蔬菜计划的86.1%,主要种植品种有辣椒、茄子、南瓜、四季豆等,预计3月下旬上市。(王维维)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