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强市建设

抢抓DIP试点改革机遇

毕节市推动医保医疗协同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23日08:47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12月22日,毕节市DIP试点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自2020年11月毕节市被列为国家首批DIP试点改革城市以来,毕节市医疗保障局主动担当、抢抓机遇、统筹谋划,扎实推进DIP病种目录编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6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进入实际付费阶段。

毕节市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一方面参保人群体量大、医保基金盘子大,一方面农业人口占比高、医疗机构体量大、民生保障特别是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大,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势在必行。实施DIP试点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医保医疗协同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具体实践。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群众医保权益,确保医保制度可持续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发布会上,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陈文智介绍,DIP即按病种分值付费,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依据现实匹配关系对每个病例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进行穷举与聚类,将稳定的住院病种进行组合,根据各病种费用均值、技术难度等与某基准病种的比例关系确定相应的病种点数,再结合点数单价及各医疗机构开展的总点数计算出支付总金额,该付费方式利用真实、全量数据客观还原病种的疾病特征及医疗行为,通过对疾病共性特征及个性变化规律的发现,建立医疗服务的“度量衡”体系,比较客观拟合医疗服务成本,充分反映医疗服务产出,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全新医保支付方式。

“长期以来医保对医疗服务采取的付费方式主要以项目付费为主,其粗放管理模式和激励导向,不利于医疗机构合理控制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培育弘扬医德风尚,促进分级诊疗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更不利于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及就医体验。随着经济新形势的到来和医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粗放式医疗服务模式也即将被以质量、效率、效果、价值为宗旨,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式健康服务模式所取代。DIP付费方式放开单体医疗机构总额控制,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全覆盖、实行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按照DIP实际点值结算,充分赋能试点医疗机构之间良性竞争和约束控制,在统一的付费体系和规则下,通过服务能力、医疗效率、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大比拼获得好的收益,且确保医保基金永不穿底。从全市试点初步成效看,在DIP付费模式下,参保患者与医疗机构仍按项目进行结算,并且通过医保总额预算、支付调节、监管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一些试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检查用药更加合理、治疗针对性更强,体现医、患、保三方共赢的价值取向。”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俊说。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县医保、卫健等部门及时建立高效指挥体系、制订科学工作方案、选定专业技术团队,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组建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两套”工作专班,抓牢病案规范化、编码标准化“两化”基础工作,抓好病种目录编制、配套政策制定“两项”核心任务。实行倒排工期、网格化督导、早交班“三项”调度机制,培训专家库、医保干部、医务人员“三支”骨干队伍。实现DIP管理、医院HIS、医保业务“三方”系统协同,有效减少了数据误差,系统故障延误。

目前,毕节市已高质量完成DIP病种目录编制、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在国家预分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DIP技术规范完成了病种分组和分值测算,确定本地目录病种2669组,其中核心病种2235个、综合病种375个,确定133个新增病种、59个基层病种和32条辅助目录。制定了DIP管理办法及相关经办规程、监管规程、考核办法及管理服务协议等多项配套政策文件。完成了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和病案规范、15项医保编码贯标工作和DIP信息系统部署开发,对纳入试点的医疗机构全部进行了接口改造,院端HIS系统与DIP系统、医保业务系统已实现实时数据传输,相关政策已与信息系统适配。

据悉,毕节在全省三个试点城市中率先进入实际付费。通过多轮模拟测试和调校,相关指标达到付费要求。对全市医保部门和试点医疗机构开展培训,覆盖DIP经办、监管考核、系统操作、病案编码等内容。6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8月1日、9月1日起相继启动实际付费。试点医疗机构切实建立健全了相关科室和管理制度,内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住院CMI值、收治病例覆盖DIP组数等正向指标呈上升趋势,住院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市外转诊率等负向指标有所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数占比有所上升。随着DIP付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机构必将通过良性竞争实现蜕变转型,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型发展,从粗放型经验式管理转向科学精细化管理,从重点投资硬件建设转向重点投资人力资源开发,从而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和价值医疗实现,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今年国家医保局中期工作评估和实际付费评估中,毕节是贵州省唯一两次获得“优秀”的DIP试点城市。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下一步,毕节市将按照国家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抓扩面、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引领试点改革向纵深推进,继续优化病种目录和配套政策、加强DIP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DIP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扎实抓好试点示范和经验总结等工作,努力在医保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治理能力提升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促进医保医疗协同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积极努力。(张俊、惠洁)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