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强市建设

威宁海拉突围之路

2021年12月23日08:40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顾野灵 谢朝政 冯相清 周阳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乌蒙深处的牛栏江畔、威宁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海拉镇。

来自高山深谷的寒气击打得人脸生疼,经年累月的风刀霜剑划得陡峭的山峦沟壑纵横,石漠化坡地破碎不堪……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蕴藏了无限希望,一条条柏油马路在山间纵横交错,一个个村落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户户人家住上崭新楼房……

从海拉镇人民政府出发,沿着宽阔的柏油大道前行至牛栏江畔,过桥跨江,行进多时,抵达黑多村。

黑多村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牛栏江静静地流过村前,高耸入云的山峰刀削般耸立两岸。记者到达村里时,沉沉雾霭已笼罩黄昏,村民王发敏正将150多公斤“红果”运给家住牛栏江对岸的朱家省。

“他家的‘红果’很好吃,每年成熟时,我都要购买。”朱家省说。

当地人口中的“红果”是一种小个柑子,成熟时外表鲜红,汁多味甜。300多株柑子树,是王发敏一家的“摇钱树”,“每年采收1000多公斤,一公斤14元,可以卖1万多元。”

11年前,为了照顾家中老人,外出打工多年的王发敏回到家乡发展。多年来,他和妻子靠着勤劳的双手“向山讨食”,在祖祖辈辈耕耘的破碎土地上养猪、种庄稼。2017年,他和同乡在村里的组织下外出考察学习,开始种植柑子树,柑子销往威宁县城和周边乡镇,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我还养了3头猪,卖了2头,一头留着自家过年。”

和王发敏一样,世代生活在牛栏江畔的姜官柱也是一辈子“靠山吃山”。除了种植3亩柑子,他还种牧草养牛。“今年牧草长得不错,足够我家5头牛吃。”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公路修到家门口,村党支部经常邀请农技专家给他们传授技术,种植养殖业发展得很不错。“我们家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

就在黑多村村民卖柑子的同时,距离这里近30公里的海昌社区“党参大户”陈玄荣,正忙着和工人分拣党参。

党参是海昌社区的传统产业,陈玄荣的爷爷、父亲都靠种植党参为生。2009年,24岁的陈玄荣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接下祖辈的产业“接力棒”,在熟悉的土地上一耕耘就是9年。

同样的产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发展方式。陈玄荣说,他的爷爷、父亲种植党参时,因为交通不便,要人背马驮才能运送到县城出售。“现在,我们只需要把党参分类打包好,一个电话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订购。”

2018年,海昌社区通过党支部引领,组织党参种植户成立了海拉镇参态园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具有多年“家传经验”的陈玄荣被推举为理事长。今年,他流转土地种植了800亩党参,年产量6000多吨,产值上千万元,带动10多人稳定就业。

在陈玄荣的带动下,村民钟明灯种了3亩党参。农闲时节,他跟随工程队到贵阳干活,农忙时节回家种植、采收,一家人一年有8万元左右收入。

如今,海昌社区367户人家都以种党参为主,今年共种植2500亩。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牛栏江畔的贫瘠土地,在干部群众灵活的思路、勤劳的双手中,正一步步转变为“致富园”。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县城到海拉镇的道路改善,通村通组路进村入户,昔年贫困的海拉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海拉镇党委宣传委员马勋娣说,今年,该镇种植党参2万余亩、花椒7000余亩、魔芋4600余亩、柑橘2000余亩、辣红花1700亩、南瓜1400亩。产业发展“遍地开花”,让该镇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