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建设,开馆进入倒计时——
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抢“鲜”看

本报讯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进入开馆倒计时。12月22日,冬日有暖阳,探馆正适宜,记者跟随贵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前往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提前一睹纪念馆真容。
探馆当天,天朗气清,阳光正好,不少市民来到贵阳市森林公园内休闲散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救护遗址上,新建成的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在阳光下显得巍峨秀美、熠熠生辉,阳光将树影映照在纪念馆外墙立面的不绣钢镜面上,反射出美丽斑驳的光纹,引得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共有上下两层、五个展厅和沙盘区,分别为序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尾厅、沙盘区。和一般的展厅不同,图云关抗战纪念馆依坡而建,从正门进入便是二层,参观是由二层向下浏览至一层,最后由一层侧门小道走出。
走入展厅,入眼便见一面黑色山型网格展架,上方嵌着一个“红十字”,十分醒目,展陈设计者“开篇点题”,开局便点明了展馆与图云关上的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有割舍不开的关系。序厅左边是一排错落于空中的银色和平鸽,阳光下散发着点点银辉,序言墙上写着:“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一展厅的主题为“烽火仁心 人道光辉”,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立的背景,以及在总队长林可胜的带领下成立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的故事,展出有当时救护总队队员的臂带等实物。在“永远的总队长——林可胜”展区,通过一幅幅老照片和珍贵的视频影像资料,展示了林可胜的生平故事。
救护总队的故事顺着墙上的时间轴,一路蜿蜒向下,逐步展现。在下到一层展厅之前,可靠在护栏边向下俯望,目击之处是图云关的地貌沙盘。灯光散落在沙盘上,投映出战时的救护大本营图云关,科技感十足。下至一层依然是沙盘区,一整面墙雕刻着图云关的地貌,介绍着历史上的图云关,视频资料加上沿道一幅幅珍稀老照片,展示了救护总队当时在图云关的工作和生活图景,救护总队在图云关的故事就此展开。
继续往前,来到第二展厅。第二展厅主题为“救死扶伤 博爱恤兵”,主要介绍了战时救护总队驻扎图云关期间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战地救护、卫生防疫、军医培训等。“人物群像”展区,一个小灯牌便是一个名字,几百个灯牌上铭记着救护总队所有队员的名字;“各方支援”展区介绍了战时物资的来源与运输途径,以及彼时国际红十字组织、美国医药援华会、英国援华会等国际组织对我国抗战的支援……
“功勋卓著 奉献永续”——正如展厅主题所言,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故事和精神并未因战事的结束而停止,纪念馆的第三展厅便主要展示了抗战胜利后,救护总队中的众多医生继续奋斗在医疗卫生战线,为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续写篇章的故事,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
三大主题展厅参观完毕,可以坐在放映厅观看一小部专题片,也可以坐在尾厅的休息凳上,看着窗外的雪松沉思,思考“守护和平”四字的意义……
然后,顺着追思廊一路出去,一趟极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旅程,就此结束。(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明雪)
相关链接
图云关
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位于现今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地处城南,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为出黔去湘桂的咽喉要隘,人称“黔南首关”。始建于公元1201年(宋宁宗嘉泰元年),原称“图宁关”,明时因关隘可通新添卫(今贵定)改称“新添关”,清初更名“油榨关”,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改“图云关”至今。
明清时期,凡有贵州重要官吏上任、卸职或受皇廷褒封,大都在此举行仪式或立坊。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事蔓延,1939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及其相关机构辗转迁驻贵阳图云关,图云关成为战时救护大本营,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贵阳市人民政府建造了“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为防御日军细菌弹而以身试验牺牲的“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墓”和“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纪念碑”,以缅怀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2015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被命名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在图云关抗战救护遗址上进行升级建造。2021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修建完成。
图云关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遗址,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开放后,必将成为社会各界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将成为中国抗战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红十字文化的重要名片。(丁明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