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三都视窗>>乡村振兴

三都九阡镇:黑木耳的“绿色路”

2021年12月08日09:24 |
小字号

本报讯 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各村下水措木耳种植基地,50个大棚错落于坝区,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全自动喷洒水管纵横交错,村户们来回穿梭于菌棒间,忙着管护、采摘、装桶、晾晒。

35岁的覃小英和其他村民一样,拎着水桶,娴熟拿起菌棒,飞速把木耳“扫”进桶里,不时和旁边的人有说有笑,很快就装满了一桶,便提起装满木耳的桶朝大棚走去,小心地将木耳倒在提前搭好的架子上进行晒干。

“这里离家很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有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覃小英的家在九阡镇水各大寨,几个月前来到木耳种植基地务工,之前还到过三都九阡镇海鲜菇工厂工作,没外出打工过的她,以前一直在家务农。随着九阡镇的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增多,覃小英家的收入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在家门口的工厂、基地就业增加收入,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基地今年4月份开始筹备、建设,现在刚开始陆续采收,黑木耳隔7天能采摘一批,共可以采4批。”九阡镇水各村下水措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潘显义说,该项目全部投入生产后,200亩土地可种植160万棒,同时在九阡镇上还建有自动化食用菌菌棒生产线,一天能生产3万棒。

该项目以巩固脱贫成效和助力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三都林投公司负责提供场地,与三都陈遗宝食用菌原材料经营部、贵州晨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培育食药用菌良种,并提供优质菌种和技术指导,解决了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合作社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不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育苗时将菌棒放在温室大棚里进行培育,当采收时把黑白膜掀开,在棚里立起架子、铺上网,就可以将采摘的木耳放在上面进行晒干,一棚多用减少生产成本。”潘显义说,该项目利用国储林项目抚育间伐非目标树种的灌木枝丫,运输到木材加工厂进行分解成木屑,再加工为木耳菌棒生产培养料。出菌结束的菌棒可加工成有机肥用于国储林项目抚育施肥,增加林地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林地的良性循环,降低国储林项目抚育成本。形成了“间伐枝丫——食用菌——菌渣——有机肥——林下产业”的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让小小黑木耳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开辟了村强富民新途径,实现了传统林木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森林覆盖率达72.47%的生态优势,探索发展“林+N”产业模式,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作物,破解山多地少的困境,将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山造势、因山而富,推动林下经济绿色高效发展。(张恩鑫、段左云、谢义将)

来源:黔南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