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德江视窗>>德江头条

以山水为笔 绘大美德江

——从“暖冬计划”看德江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年12月01日08:45 |
小字号

作者:李润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宏扬

11月28日,载满游客的“山峡2号”从沿河县城出发,沿着乌江而上,最终停靠在德江县桶井乡新滩梦屿。随着第一名沿河游客登上新滩梦屿那一刻,意味着新滩梦屿正式迎来了第一批沿河游客,也标志着德江县全域旅游格局迈上了新的台阶。

党政统筹 共谋全域旅游发展

近年来,德江县在站位“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期,以围绕“四新”抓“四化”为抓手,将“旅游产业化”作为重点工作,顶层谋划部署,强化融合协作,典型示范带动,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精心培育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区域上下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围绕“乌江秘境·欢乐德江”的品牌定位,该县把乌江的生态秘境和沿途山水风光汇聚为旅游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山水特色的乌江秘境景区,推动德江全域旅游大提质。

2017年,在德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桶井乡新滩村充分依托三面环水、景色秀丽、宜游宜居资源禀赋,做足“旅游+”文章,打造“新滩梦屿”项目,发展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自乌江复航以来,新滩梦屿有了水路的先天优势,因此,以水路为基础,把新滩梦屿作为旅游目的地,沿着乌江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成为了德江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德江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重要节点机遇,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依托县内重点旅游线路推进跨区域联动旅游线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市区县等客源市场联系,主动融入梵净山生态旅游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旅游线路、遵义红色文化旅游圈、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带,强化与周边地区游客互送和景区互认,开发区域旅游市场,构建区域旅游新格局。因此,德江与沿河两县互联,成为了德江全域旅游发展走向新阶段的一个缩影。

景区联合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入冬以来,德江乌江秘境旅游景区联合沿河思州温泉,打造了“暖冬计划”:以乌江为载体,通过水路,连接乌江秘境与思州温泉,以“游乌江秘境,泡思州温泉”为主题策划了这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短短一天,从沿河出发,坐着船欣赏着乌江绝美画廊,载歌载舞,再到乌江秘境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长桌宴,喝上一碗甜甜的麻糖水,跳上一段欢快的土家竹竿舞,登上那令人惊叹的瞰屿台,最后再回到沿河泡上暖暖的思州温泉,洗去一身的疲惫……

两个景区之间的联合,彻底打破了两地旅游疆界的限制,以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体验和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联合打造出“暖冬计划”,为两县人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

游客表示,一次短短的旅游,深切感受到了乌江的自然风光、厚重历史和土家民族文化,也看到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大美德江,表示会将此地推荐给更多的亲朋好友。

如今的德江,已经形成以洋山河、乌江秘境、武陵陶缘等景区为主,以及遍布各乡镇乡村农业观光游、乡村游的城乡一体全域旅游新格局,一个个精品旅游路线和旅游新业态让经济活了起来,群众富了起来。

山水为笔 绘就靓丽生态底色

以“暖冬计划”为例,把整条线串起来,就形成了“游百里画廊,探乌江秘境,泡思州温泉”的生态旅游线。徜徉乌江,放声高歌,歌声百转千回;登瞰屿台,振臂一呼,气势挥斥方遒;身处温泉,缓缓闭眼,洗净一身铅华……以山为笔,以水为墨,一幅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生态画卷在德江这块土地上徐徐展开。

一直以来,德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土家风情、多样的地貌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各地游客青睐的一大热门。

“山水入画、产业遍地、处处皆景”,从洋山河,到武陵陶缘,再到乌江秘境,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抑或是“旅游+文化”“旅游+康养”还是“旅游+体育”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都依托于德江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如今德江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据德江文旅局统计,目前德江共有旅游出行类企业11家,住宿类企业302家,累计床位数8000余个,经营建设景区企业12家,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10家,旅游购物类企业10家,文化娱乐类企业11家,旅行社12家。“行、游、住、吃、购、娱”体系逐步完善,今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30.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

这些年,德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域旅游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真正让生态成为德江的靓丽底色,真正把德江建设成一个百姓热爱、游客向往的宜居宜游之地,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