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猴场镇:育好蓝靛苗 传承民族工艺
2021年11月22日09:49 |
小字号
11月12日, 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尅座坝区蓝靛育苗大棚里,村民10人一组,正在大棚里拉厢、插苗、盖土、浇水分工合作着培育蓝靛苗。
“我们在这里培育蓝靛苗是计时薪酬,做工1个小时10元钱,一天能赚80-100元。”猴场镇尅座村村民姚福先对记者说道。
“按照1亩地栽种8000株苗计算,一个大棚的蓝靛苗可栽种15亩地、培育蓝靛苗12万株,目前尅座坝区共有84个大棚可用于培育蓝靛苗。”猴场镇蓝靛育苗管理员徐荣松说道。
据了解, 蓝靛是民族工艺蜡染的主要原材料,把采收的蓝靛掐掉嫩叶后连茎带叶放入浸泡池,添加适量的石灰水搅拌加工成蓝淀膏,将蓝靛膏放入染缸中,调试成色就可以染制布匹了。
为做大做强蓝靛产业,近年来,猴场镇逐渐扩大蓝靛种植规模,种植面积从3年前的500亩扩大到而今的3000多亩。
“要继续扩大蓝靛种植面积,尅座坝区大棚培育的蓝靛苗远远不够,我们还在大田坝、打啷、腾道、猫场、尅座等村大量培育露天蓝靛苗。”猴场镇党委书记粟莉说,争取明年全镇蓝靛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种植面积拓展到全镇20个村。
为做强特色产业,传承蜡染民族手工艺,猴场镇还在曙光村、小湾村发展集蜡染加工、刺绣、民族服饰为一体的产业链,让游客真正体验从蓝靛种植、生产蓝淀膏、染制布匹、刺绣加工、民族服饰制作的全过程。
“紫云传统技艺《蓝靛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扩大蓝靛种植规模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粟莉说,把蓝靛产业做大了,才能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实现“三产”深度融合,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姚福进)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