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1日,在清镇市流长苗族乡马陇村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如同撑起的花伞,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采摘、装框、搬运、入库,村民们正忙碌着收获果实。
大棚里,村民赵丽梅笑得格外灿烂,在她眼里,这小香菇可是撑起她增收的“致富伞”。
“从3月份购进菌棒,到11月份开始产菇,全程不用肥料不用农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她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大棚里共有5万个菌棒,一个菌棒能产0.8公斤,今年预计年产4万公斤,实现收入32万元,除去成本,一年能赚十多万,带动就业15人。
村民杨德秀告诉笔者,由于村里土壤贫瘠,种庄稼收成不好,所以他们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食用菌,现在他们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有15个村民在基地务工,很划算。
杨登付是马陇村村干部,也是村合作社负责人,据他介绍,马陇村海拔高、土层薄、气温低,很适合种植食用菌。今年,村合作社瞄准食用菌的良好市场前景,流转部分村民土地种植香菇,切实把香菇产业打造成为马陇村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以来,流长苗族乡紧紧围绕“四新”抓“四化”要求,聚焦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一村一品”,发挥本地地理、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现有刺梨、元宝枫、腰岩黄牛等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上,引导各村不断试点探索发展菊花、香菇、野葱等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与观光采摘、健康养生、民族文化、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特色种养示范村建设,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铺新路子,为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基础、拓宽路径,真正做好农业发展的“特长生”,努力实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图/文 陈勇、文琪)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