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聚焦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与国家天文台签署“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学生、开展各类天文培训活动,出台“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今年以来,贵州师范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密结合,聚焦教职工和学生新需求新期待的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推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龙头”舞起来,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师生获得感。该校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工作来抓,积极申报硕博学位授权点、遴选硕博士研究生导师。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中,贵州师范大学共有天文学等10个硕士点获批。天文学科是该校学科建设的“增长点”,2014年以来,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建设了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南仁东班、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等,为学校天文学科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天文学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高层次的天文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此外,该校与国家天文台签署“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学生等,助推贵州天文学科和天文教育事业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利用好“观天巨目”“国之重器”,积极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配合国家天文台,积极推进FAST下一代先导阵的建设和研究,全力开展相关创新研究,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积极服务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实事项目进一步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专业“强起来”,推动“双万计划”(教育部“双一流”本科专业计划,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增强师生幸福感。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目前,已有47个专业入选该计划,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今年是“双万计划”最后的申报机会。贵州师范大学将申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清单,制定“推进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方案”,由校领导牵头纾困解难题,助力申报工作,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该校教育水平和专业建设高度。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今年起,贵州师范大学出台“引进博士‘一人一议一策’实施方案”“引进博士基本待遇及兑现工作方案”等政策,推出年薪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十项措施等,增强人才工作的满意度。
比赛“赛起来”,以赛促教促学,提高学生成就感。贵州师范大学将组织参加国家级各类大赛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系列项目之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提升全体教职工生成就感。
9月,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该校学生帅常文荣获皮划艇静水比赛女子200米单人划艇金牌,学生卢小运勇夺皮划艇静水比赛女子500米双人划艇银牌。10月,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学生金兴荣获大赛一等奖……
满足高等教育实践之需,适应高等教育需求之变,探寻高等教育“一流”之道,贵州师范大学师生“三感”不断提升,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